2005年12月16日

ColorQuiz

ColorQuiz.comJohn took the free ColorQuiz.com personality test!

"In despair and needs relief of some sort. Wants ph..."

Click here to read the rest of the results.

2005年12月15日

A Party Girl Leads China's Online Revolution?!


其實是舊聞了,只是今天剛好想到寫出來。又一個中國女性 blogger 上了 NYT!上次印象中好像是木子美,大談自己的熟女性生活藉以走紅。這次這位名字很像,叫「木木」,會搭配誘惑的部份身體圖片配上其實還蠻嚴肅的文章內容,而且還強調自己是共產黨員。網址在此,有興趣的自行參觀,至於紐約時報的網址因為要錢,就不附上了,自行搜尋「A Party Girl Leads China's Online Revolution」這個標題就行啦。

2005年12月14日

女台諜?

私交女台諜 私自取機密 美前副助卿認罪
劉屏/華盛頓十三日電

這篇新聞,讓我想起之前這位「女台諜」的老師石之瑜寫的文章。這篇東西很難懂,可能得多看幾次。

我的學生程念慈

石之瑜/台大政治系教授


身在海外,在事隔多日之後,才聽好事者轉告,近日國家安全部門傳出無中生有的美人計,女主角乃是我鍾愛的學生程念慈,立刻回想起她進入國安局之前兩人之間的一次長談。

記得很清楚,當時她對於自己的選擇有明確意向,只是沒有把握。言談中,她顯然比所諮詢的人更清楚各種利弊得失,所以她得到的建議也很冷酷,那就是,不要企圖藉由老師的認可,逃避自己決策的責任。其實,按住心中百般不願不肯說出口,真正在逃避責任的,正是她的這位老師。而他此番在海外應邀講學的課題之一「民族國家間的陰性身分策略」,來得之巧,不僅成為美人計風波的註腳,也諷刺了他講演時對陰性身分的吹噓。

念慈進入國安部門的時間,適逢國家立場劇烈轉折的前夕,旁人雖不察覺,但迎接她的新部門性質特殊,必然比任何其他公務機關,都更早體會大局已變。這也是為什麼國安部門比其他公家單位更早沉淪。早先沸沸揚揚,後來不了了之的祕帳案不就揭露出,過去出生入死的情報員,正在變成吸食國家血液的寄生蟲,其間轉折如此劇烈,絕非個案,也預告了當前國家公務士氣的全面潰散。這對之後懵懵懂懂進入國安體系的新人,很不公平。

向來國安體系作為國家最後防線的印象頗深,但完全錯誤,因為國安單位緊鄰深宮,對於層峰若干棄守或進取的決策最為敏感,台獨入主國政固然令他們困惑過,等到慢慢覺悟到,原來自己長年為之犧牲的所謂國家,不過就是一個虛構的觀念而已,在澈悟下,他們想從國家討回曾經付出的青春與情感,也就不足為奇。相較之下,近年一般公務員士氣與操守低落,應該已是國家殘破的末期表徵,不能寄望國安部門來挽回。

進入國安部門的人,照理要採用新的名字,以為保護。念慈也取了一個意義相近的工作名稱,可是這次美人計風暴中,各方爭相報導的卻是她的本名,是工作名稱制度不採用了嗎?還是什麼原因讓本名暴露了呢?顯而易見的是,美人計風暴是一個圖謀,因此源源不絕的秘密洩漏出來,使得這個案件不能輕易關閉。這已經涉及到跨國運作,更凸顯出國安部門保密紀律的蕩然,與新聞界配合炒作的無知。後者尤其以某電視台打出仙人跳的標題最低級,無獨有偶的是,該電視台背後恰恰也是近年墮落至極的另一個國安部門。

學術界一直有這樣一個不絕如縷的質疑,即國安部門正是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來源,因為國安部門想盡辦法蒐集情報,不論對象是敵是友,形成各國國安部門風聲鶴唳,對自己國人尤其不信任,所有的監聽、假名、假帳、假情假意,都假國家之名行之,還益加增添國安部門的神秘性與正當性。但整體而言,不就是各國國安部門間的默契,讓他們各自宰制了龐大的預算?如果他們本人確實沉溺在國家至上的迷思中,起碼對自己的行徑會有所節制,若像台灣這樣,國家的假象遭到戳破,就真的無不敢想,無不敢為了。

剩下基層情報人員,為了自己的生計,幫忙高層編織國家的假象,讓統治階級可在國安系統中榨取龐大利益。優秀如念慈者,自入局第一天起,就遮不住鶴立雞群的才能,她要決定在技術上超越同儕,攫取情報,就是長官也會自嘆不如;若她先人一步看穿整齣假戲而萌生退役念頭,誰會驚訝?何況她深受女性主義薰陶,批判力道連國安局高層都一度有所見識,國家安全這樣的虛擬,能瞞住這樣犀利的心靈多久?她若刻意利用體制的虛偽,零售或租借自己的愛國心,享受一下情報員的腳色,誰能察覺?

統治階層都在利用國家安全,但手無寸鐵的念慈加入遊戲,其危險不言可喻。台獨靠製造國安議題而執政,國安單位藉著龐大秘密預算自肥,國軍趁機編列軍購,但他們共同的敵人竟色厲內荏地徘徊在和平崛起的夢囈邊緣,構不成華府的大患,更讓唯華府是聽的台獨政權憂心忡忡。對華府意向的不明,近來成為台北最大的焦慮,畢竟怎樣保持華府對北京的敵意,是台北的國家安全的終極課題。則情報員把華府當對象,就不足為奇了。念慈所執行的,最終就是這樣一個以製造華府國家安全議題為動機的荒唐任務。

果然美國媒體所書寫的,就是以偷窺為方法,以女體為對象的典型國家安全敘事結構,大驚小怪地把沒有任何機密可言的文件,當成故事的楔子。哪裡管得,台北統治集團份子各懷鬼胎的共同戲碼,不過是要向庶民證明,自己認真地把北京當敵人,把華府當靠山,好讓國家的資源可以繼續供養自己。表面上,現在他們好像因為被抓到而尷尬,在野黨與不明事理的媒體關切起國安體制的健全與否,但是國家安全這個文本反而因為美人計的渲染而鞏固,弄巧成拙地使國家安全的偽觀念更為深入人心。

國家間的陰性身分迄今是遭封鎖的,只有一時的利用價值,沒有太大的批判空間。念慈處在其中,愈是看似如魚得水,愈是提供了一個錯誤但好用的性別。台獨勢力揭穿了國安部門的虛偽性,造成敵友不分,念慈躍身其中,不能適當地裝扮庸碌,就只好無厘頭地共同模擬國安課題,從而變成祭品。其中無比辛苦,她那當年不肯啟齒的老師豈能釋懷?

【2004/09/20 聯合報】

2005年12月11日

20051210 - Paul van Dyk - Winter Love

PvD 名不虛傳,氣氛掌控極佳,可以 high 不停的一路搖下去。幾首經典曲都出現,好聽!可惜主辦單位規劃太差,我十點就到場了,進去以後同伴沒地方放東西,決定拿出來放到我家。結果再回去一看,不得了,剛剛沒什麼人,現在人山人海。從快11點排到12點多,隊伍才前進沒多少,明明已經套了證明入場的手環,還被堵在場外。後來已經買票的跟戴手環的都快翻臉了,恐龍般的主辦單位才另開一門讓大家入場,進去都快一點了,整整浪費三小時的音樂。更別提一千三百大洋的現場票!

原因是:入口開放太少,只有一個,而搜身的人員又太少太慢,動線規劃不佳,有票的、正要買票的、已經入場過的,全部擠在同一隊伍,白白互相卡位浪費時間。若不是 PvD 表現好,這票根本該退錢,已經買的票,還讓人家擠在門外,裡頭的音樂難道不是票價的一部分?

照例,場內辣妹極多,衣服布料也相當節省。深深覺得辣妹實在是 party 的好風景,男性實在很難賞心悅目,更何況台灣普遍女比男優。上帝造女人絕對花了不少心思,不可能只是根肋骨。

這次場中用藥非常非常普遍,走路都聞到大麻味,四處擁抱嚼口香糖的也遍地都是,雖說我不反對大麻跟搖頭丸,畢竟他們的成癮性跟戒斷症狀比香煙還輕,而且還不會致癌。但不管怎麼說,這在台灣現在還是不合法。主辦單位在入場時提供的薄荷糖是白色藥丸狀,而且還有裝糖的盒子。這擺明了就是要大家把裡頭內容「替換」,然後魚目混珠不是?也許馬市長當主席當得太投入了,眼皮子底下的世貿二館都可以囂張成這樣?主辦單位的關係應該不錯喔。

2005年12月8日

馬鶴凌

很典型的老國民黨想法。有經世之志,但是否切合當前的台灣?

會引這篇,不是全盤認同他的思想,但喜歡那種情感的高度。「我兒英九潛心學養,有九思之德,九如之身,九經之志... 」、「世亂方殷,人生苦短,此願得酬,亦無憾矣!」確有真情動人。

馬英九究竟是不是偽君子?以我對人的直覺,我認為不是。這點也許跟部份人觀感不同,但相信時間會給出定論。以前我認為李登輝在國民黨是藍皮綠骨,後來看陳水扁是缺乏理想性的律師性格,如今不也證實不差?性格可以藏一時,不能藏一世,如果馬英九真是小人,時候到了自會現形。屆時究竟是眾人皆醉我獨醒,還是冥頑不靈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就可水到渠成清楚明白。

馬鶴凌2002年遺囑全文:

余生逢亂世,七歲失怙,在家憂國難中成長,幸有我父遺澤、我母德教與師友恩養之引導匡持,七十餘年來,尚知自勉,仰事俯蓄無虧。大局丕變,率家來台,歷盡艱險,得以目睹我母晚年安樂,以八三高齡在兒孫孝敬中壽終內寢;四女旅美,孝友賢良,婚姻美滿,子女上進,並義務教授中文多年,為親友所稱道;我兒英九潛心學養,有九思之德,九如之身,九經之志,立身行道,國人期許方殷。此乃余此生最大安慰!

惟為興革治平,夢想風馳五十年,冒險犯難,奮不顧身,徒勞無功;叩闕陳詞,不斷建言中樞,力行中山遺訓、遺囑,策動黨人,「為民前鋒」,「喚起民眾,共同不斷奮鬥」,「迎頭趕上民主先進國家」,「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如此要務,乃竟不為主其事者重視,以致國人至今多不知自主,而為謊言欺騙,暴力威脅,利益收買,終為奸宄所乘,陷入當前政治混亂、經濟崩潰、社會沉淪、民不聊生之悲慘局面,此乃余此生最大遺憾!

幸退休後,有自由之身,奔號海內外,結合志同道合之士,籌開世界華人和平建設大會八屆,籌組世界華人和平建設協會及全球十二重要地區總會,推廣開創華人和平建設世紀之理念與構想。主張我兩岸政要正視漢滿融合、中蒙並存史實,在國內化獨漸統,團結合作,全面振興;在國際化敵為友,協和歐美,共進大同。十二年來,鍥而不捨,反覆論證弘揚,已見成效。此乃天下國家必由是而治之大道,繼續努力,必能救國救世。惟余今已年逾八旬,且有痼疾在身,自知朝不保夕,特立遺囑,寄望熱愛國家民族與世界人類之志士仁人,均應爭取合作,以收眾志成城之效。

至余之後事,務必從儉,不發訃聞、開弔、勞動親友、登報通知,火葬我母墓旁,即可。遺著夢想風馳文選及吟草,可供同道參考欣賞。

世亂方殷,人生苦短,此願得酬,亦無憾矣!

2005年11月23日

關於 TVBS 事件的專業觀點

轉貼

什麼資不重要 本國公司就合法


陳長文/法學教授(台北市)

行政院長謝長廷表示,TVBS百分之五十三股份的東方彩視,只有一個法人股東,根本無法講出哪一塊錢資本是本國人的,「它就是完全外資。」新聞局長姚文智進一步表示,東方彩視董事都代表百慕達公司,資本都是外資,董事長也是外國人,「不叫外資,叫什麼資?」這樣的說法,牽涉了幾個法律概念的混淆,必須澄清。

首先,TVBS是「完全外資」,並非精確的法律用語,行政院應是指在TVBS已股份百分之百都是「外國人直接持有」之意。依我國衛星廣播電視法第十條:「外國人直接持有衛星廣播電視事業之股份,應低於該事業已發行股份總數百分之五十。」依此認知,TVBS違法。

然而,政府對東方彩視的諸多指控,最多也只能導出「東方彩視」是「百分之百外國人直接持有股份的公司」,卻不能在法律上導出TVBS是一個百分之百外國人直接持有股份的公司。因為依我國法律,只要「東方彩視」是本國公司,那麼TVBS的設立就沒有違法。

那麼東方彩視是不是本國公司呢?依我國公司法第四條,「外國公司」的定義為:「本法所稱外國公司,謂以營利為目的,依照外國法律組織登記,並經中華民國政府認許,在中華民國境內營業之公司。」由此可知,只要是以營利為目的、依照我國公司法組織成立之社團法人,就屬「本國公司」,也就是法律上的「本國人」(依民法,人分為自然人與法人,皆具有法律上人格)。

公司法上的條件,並不包括對股東國籍、外國人持股比例的限制,亦即我國係以形式條件(成立所依據的法律)而非實質條件(股東或董事國籍)來判斷公司國籍。換言之,即使東方彩視的股東百分之百是外國人或外國公司,只要其依據我國公司法成立,即是本國公司。

因此,東方彩視說不出哪一塊錢資本是本國人的,並不等於TVBS說不出哪一塊錢資本是本國人的,TVBS在法律上可以大聲地說:「該公司百分之五十三是由本國公司東方彩視所持有!」其資本結構並不違法至明。更何況,廣電法第十條還特別地限定「直接」兩字,明確排除了「外國人間接持股」的情形。這也是國民黨馬英九主席對本案評論:「什麼資不重要」的原因,因為TVBS的資本結構並不因東方彩視的資本結構如何,而有違法問題。謝揆將馬主席的話解讀為「這個法律不用遵守」,當屬誤會。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法律似乎不合理。的確,在立法技術上,是有可能制定、加入所謂的「真實連繫」的條款,以實質控制作為規範基礎。然而,一方面這樣的規範可能會造成跨國資本流通的障礙以及認定的困難;二方面,現狀的法律既是如此特別規定,基於法律的安定性與信賴保護的原則,TVBS既然合法,其權益就應受到保障。

筆者並不打算以此苛責謝揆或新聞局長,後者並不是法律人(則不該扮演法律人的角色),而前者雖是法律人,但「法律」牽繁涉廣,既專且深,即令法律人也不可能盡為通曉,因此謝揆在法律判斷上犯錯,實有可諒。然而,這也正好點出了制度層面的缺失,正因為領導人並非「法律全能」,政府部門實須建立「法律守門人」機制,負責統合各部門的法制人員,結合成精密的法律資訊網,為政府的政策、作為、言論發表進行法律把關。否則類此錯援法律而害私權,或者類似不久前公然違法修改航發會章程侵於公益等情事,將一再重複。

【2005/11/02 聯合報】

2005年11月17日

國民黨史觀

馬英九自選上黨主席,就多次提到重新建構國民黨的價值論述。這次他在中時的投書,目的相當明確。

事實上如何描述甚至解釋這段歷史,正是台灣政治的權力根基。國民黨執政時是一個樣子,民進黨執政時又是另一套。就當前情況來看,執政的民進黨似乎掌握了歷史的正當性,而這正是馬英九企圖挑戰的。至於真相如何,對草民如我而言則是渾沌不清。如果有空,該以做學問的態度去好好研究才是。


【台灣光復60週年】

紀念台灣光復一甲子
重溫先賢典範 再造台灣精神

馬英九


為了紀念台灣光復60周年,從九月起,我們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左右外牆上掛上台灣抗日先賢的巨像,並將以連續更替的方式延續下去,他們是蔣渭水、李友邦、羅福星、莫那魯道、林獻堂、連雅堂、賴和、張我軍、楊逵…等等前輩。

他們代表了日據時代台灣精神的開創者,為我們所景仰,由我們所繼承。英挺的形象輝映著凱達格蘭大道,猶如台灣歷史的左右門神,保護著過去的血汗事蹟免受扭曲和污衊,也激發著我們在各種混亂的價值中堅持史實與正義,並且以無比的信心帶領台灣航向正確的方向。回首百年,無論是滬尾的砲聲、八卦山的搏鬥、吧哖的哭嚎、霧社的出草,都已進入我們的血液,形塑我們的歷史人格。因此,在光復節的這一天,我們有必要重溫典範,再造時代精神。

乙未戰爭的史詩

一八九四年的台灣,儘管劉銘傳的近代化事業成績斐然,但清朝統治者仍沉溺於深宮鎖事,不知東鄰的日本已成氣候。甲午一戰,海陸兩軍皆潰,朝廷手足失措。問題並非出在武器的性能,也無關官兵的鬥志,而是在統治者的自大、愚昧和盲目。隔年下關春帆樓的談判中,日本提出強割遼東與台灣,同時派出軍艦占領澎湖,造成既定事實。割台議起,無論是京城和台灣都出現激烈的反對聲浪,在京為官的台灣人聯名疾呼不可,康有為更聯合台灣舉人緊急上書皇帝,他在那篇著名的聲明中嚴正指出:「何以為棄台民即散天下也?天下以為吾戴朝廷,而朝廷可棄民,即可棄我,一旦有事,次第割棄,終難保為大清國之也。民心也離,將有土崩瓦解之患。」

康有為的警告未為朝廷昏庸之輩所識,16年後預言成真,曾經威震一時的大清王朝瞬間土崩瓦解,可見人心向背決定天下大勢,割台即亡國之說乃真知灼見。此後,當中國大陸走向救亡圖存的艱辛道路的時候,台灣人民也步入漫長的抗爭歲月。乙未戰爭,近衛師團大舉南下,台灣與大陸的情況如出一轍;在上者一心只想保命,聞風而逃,在下者卻修牆築堡,揭竿抵抗。台北城輕易陷落加深了日軍對台灣人的輕蔑之心,然而當他們向南推進時,也見識到真正的台灣人。從桃竹苗的客家村莊,到八卦山和彰化的激戰,日軍才發現低估了對手,需要停止腳步,全盤檢討作戰計畫,並且由日本大舉增兵,最後再分三路圍攻台南,由嘉義至台南的交戰鄉鎮盡成焦土,台南最後城陷,不過日軍也吃足了苦頭。其傷亡遠超過在遼東的戰場。在這一仗中,苗栗銅鑼灣的吳湯興、頭份的徐驤、新竹北埔的姜紹祖、鹿港的許肇清、雲林的簡精華等抗日軍領袖以及更多無名的英雄氣壯山河,流芳千古。

台灣前輩領導國民革命

前人血灑家園,令作為子孫的我們感念不已,然而那只是漫長抗爭歷史的序幕。表面上,台灣被迫與大陸分離,實際上兩者的生命之旅從未切割,兩岸志士仁人始終相互支援,並肩作戰。日本據台的第二年,興中會即在台灣成立分會,台灣前輩不僅反抗日本統治,同時直接參與國民革命,因為在打倒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目標上,台灣和大陸並不存在界線。從這裡,我們又看見了前輩們英勇無懼的身影:林薇閣、楊心如、陳愁菊、羅福星、翁俊明、周斥牛、蔣渭水、賴和、杜聰明…等人。台灣的抗爭已脫離「台灣民主國」的「永清」的旗號,而是與孫中山、黃興等人合為一體,台灣前輩不僅是國民革命的參與者,更是國民革命的第一代領導者,即使以民間宗教凝聚人心的台南人余清芳也是受了辛亥革命的鼓舞,在其19年的起義聲明中說:「倭賊猖狂、造罪彌天、侵犯台疆,苦害生靈,刻剝膏脂…今我中國南陵、天生明聖之君,英賢之臣,文有經天濟世之才、武有安邦定國之志。」余清芳繼承的是朱一貴、林爽文等反清者的復明思想,類似的精神號召孫中山也曾在革命初期提出過,可見兩者的精神脈絡何其一致,等到中華民國走向穩定的發展之路,台灣前輩更是齊頭並進。一九二七年蔣渭水等成立台灣民眾黨,刻意將黨旗設計得與中華民國國旗十分相似,如此當民眾黨旗幟在全島飄揚時,精神上彷彿日本殖民當局已經「莎喲娜啦」了。三年七個月後,老羞成怒的總督府下令查封了民眾黨,並宣布其理由為:「(民眾黨)最近的行動,如鴉片問題的讒誣,霧社事件的揭發、仿效青天白日旗製作黨旗、對中華民國的追慕、漸漸露骨地表現出民族反抗的民族運動;而始政紀念日的反對,稱讚中華民國急速整頓之甚於日本維新,所使用的不遜而驕傲的言論,益暴露出民族自決主義者的企圖。」看完總督府嚴厲的批判文詞,我們對於身為台灣人真感無比的驕傲。在精明的「總督大人」的眼中,台灣本土政治運動的本質,正是不折不扣的中華民國建國運動。那些稱中華民國為「外來政權」的人似乎並不熟悉這一段台灣歷史,不了解台灣前輩本來就中華民國的締造者、推動者和捍衛者。

反殖漫長的心靈戰爭

儘管如此,肉體的反抗易,心靈的自主難,後者需要好幾代人的建設成績始能達致。這裡需要深入探討:人類歷史上,殖民主義在一個時期裡占有優勢,有其必然的原因,殖民者不僅船堅砲利,也發展出較高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近代殖民主義覆蓋過的區域同時也會出現嶄新的城市容貌、進步的運輸通信系統以及完善的教育制度;然而殖民主義最終仍被歷史無情地唾棄與淘汰,其因何在?因為殖民建設外表的亮麗是建立在殘酷剝削和壓制的基礎上,殖民者告訴被殖民人民,只有心甘情願地接受殖民統治,他們才能進入現代化之林,才能享有高人一等的生活。這是一場出賣靈魂的交易,如果後殖民者擁抱了這種思想,不但不會以被宰制為恥,甚至以扮演附庸為榮,回頭過來瞧不起自己的同胞。此外,殖民主義也否定了被殖民人民以自己的雙手完成現代化建設的可能,所以殖民政策必然伴隨著民族歧視政策,形之於外的就是肆無忌憚的資源剝奪,明目張膽的種族壓迫以及殘酷無情的血腥殺戮。這就清楚地解釋了為何當日本殖民當局帶來種種近代化物質文明的同時,也以超乎想像的野蠻手段在台南縣和中部原住民山鄉大肆燒殺。

不過,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只要被殖民者未能以具體的建設證明自己的能力時,殖民者對自己所作所為,將永遠振振有詞,將永遠不怕找不到怯懦的附和者。可以說,二戰前後的歷史就是人類反抗殖民主義的歷史,這是一代接著一代的長期奮鬥。在亞洲,韓國的李承晚在海外延續「三、一革命」、菲律賓的荷西黎殺以詩歌喚醒民族靈魂、印度的甘地脫下了英國紳士的西裝展開非暴力反抗,越南的胡志明拿起武器走入叢林,印尼的蘇卡諾同時與英、荷軍作戰;馬來西亞的東姑阿都拉曼在倫敦談判桌上據理力爭,新加坡的李光耀則在列強夾擊中脫穎而出。而我們的台灣,反殖民主義的首席戰將無疑是手創文化協會和民眾黨的蔣渭水。儘管這些英雄豪傑抗爭手段殊異,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即絕不接受「沒有殖民者就沒有建設」的謊言;相反地;他們以及他們的繼承者都在精神教育和具體建設成績上反擊這種殖民者灌注的卑微的虛榮感。在這點上,我們應該學習韓國人的精神。客觀上,他們持續了日本殖民建設的基礎,並且努力追趕,今天僅以日本人口及土地面積三分之一的幅員在電子工業、體育、流行文化等領域上與日本並駕齊驅,甚至部份超前。韓國年輕人說:「沒有日本殖民,我們會建設地更好!」我們的年輕人有同樣的自信和抱負嗎?如果我們沒有,憑什麼可以創造耀眼的建設成績?因此,如何看待殖民歷史實際上是被殖民者及其後代主觀精神力量的自我檢驗,一旦失敗,將永遠沉淪至自卑、盲目、投機不定以及永遠落後於人的悲哀。

「二、二八」不是台獨運動

事實上,台灣光復以後,我們就是以這種認知來建設台灣,發展中華民國。一九四七年初爆發的「二、二八事件」是重大的悲劇,問題出在政府施政的失敗,導致台灣和大陸失業嚴重,社會不平,官逼民反的事件不斷發生,不斷升高,最後演變成遍地烽火的革命。緊接著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世界陷入東西兩陣營熱戰和冷戰的局面,戰爭爆發在朝鮮半島、越南、柬埔寨等地,為了確保政治和軍事的安全,台灣出現了「白色恐怖」時代,政府嚴厲鎮壓共產黨地下組織、左翼人士以至於一般的異議人士。「二、二八事件」源於當局施政失敗,「白色恐怖」則是錯誤地將國際局勢延伸至國內,都是人權的嚴重污點。今天我們不但要以具體行動反省,也要教育下一代要永遠記取教訓。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無論是「二、二八事件」或「白色恐怖」性質都不是台獨運動,也不是「反抗外來政權」和「族群衝突」。「二、二八事件」中,具有普遍代表性的處理委員會發表的《告全國同胞書》中即指出:「…我們同是黃帝的子孫、漢民族,國家政治的好壞,每個國民都有責任…,大家拿出愛國的熱忱,我們很誠意的歡迎各省同胞的幫忙…。」而「二、二八」最後一役「烏牛欄戰役」的領導人謝雪紅一年多後在北京出席了中共的建政大典,這算是「族群衝突」嗎?至於「白色恐怖」的許多倖存者今天更轉化為左翼的社會主義組織,其反台獨的鮮明立場更是無人可及,所謂「反抗外來政權」的說法更是對那一個時代抗爭者的非常不公平的。

今天我們面對歷史事實,必須勇敢地指出,台獨思想真正起源於對土地改革的不滿。為了避免台灣爆發共產革命,一九五○年起政府強力實施土地改革政策,將農民由幾百年桎梏中解放出來,許多地主接受了這個苦澀的義務,但也有不少地主心懷不滿,而他們正是日據殖民統治的最大受益者。台大政治系許介麟教授對此有深入的研究,他指出早期台獨的倡導者多是被分掉田地的地主。公平地說,擁有土地並非罪惡,許多地主也是辛苦數代才有日後的成果,一些知名地主也參與了抗日運動,我們對地主的損失感到歉意,但是,為了建立公義的社會,為了避免中國大陸地主被殺戮或掃地出門的悲劇在台灣重演,溫和分田政策實際上是保護了地主,讓台灣社會維持了最大程度的團結。事實證明,它創造了一個人人擁有平等發展機會的希望年代,為了日後的經濟繁榮和政治民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阿扁總統經常以自己由三級貧戶的兒子當上總統的故事勉勵年輕人,其實這正是百年台灣歷史的縮影。阿扁的祖先於清朝康熙年間由福建詔安來台,身份是貧農,阿扁之前已有六代,始終都是貧農,可見剝削的社會階級結構會造成貧困的遺傳。如果日據殖民建設是如同一些人形容的那麼美好,為何阿扁的祖父輩無法分享?為何始終是目無識丁、三餐不繼的佃農?日本在台灣的殖民建設重點即在農業,為了提供帝國糧食所需,在嘉南平原建立了完善的水利灌溉系統,然而像阿扁的父祖輩那樣的嘉南平原的貧農又得到了什麼?他們的悲憐處境可曾有絲毫改變?毫無疑問,阿扁這一代人的機會來自於光復後的土地改革,家庭的收入快速增加,阿扁也可以利用國民黨系統的農會提供的獎學金在學業上努力上進,成就日後事業。問題是,今天阿扁總統能否提供今天台灣年輕一代他所曾享有的公平機會,還是把他們推回日據時代父祖輩的悲苦境遇?

機會平等與自立自強

「機會平等」是國民黨政府留給台灣最大的社會資產,在兩岸風雨飄搖的時代,台灣經濟穩定地發展,不是依賴少數的大型企業,而是讓成千上萬沒有任何家世背景的年輕人,憑著認真打拚的精神,以及追求個人幸福的渴望,成為專業人士、經理人以及中小型工商業者,他們共同創造了台灣的經濟奇蹟,也分享了成長的甜美果實。我們的政策是務實進取的,光復初期,台灣的經濟延續過去日據時代殖民地經濟的結構,將農產品銷往日本賺取外匯,這是過度時期的作法,不過短短十餘年間,我們就擺脫了這結構;日據時代,我們從來沒有能力輸往日本任何工業製品,民國七十年代,我們的輕工業產品不僅輸出日本,更銷往全世界;日據時代,殖民當局最多只讓我們學習裝配飛機的技術以支援日本帝國的戰爭,現在我們不僅能裝配飛機,還能製造汽車、輪船、電腦,並在一些高科技產品的世界排行榜上把日本擠下;日據時代,我們派出的嘉農棒球隊在日本甲子園得到亞軍,使日本棒壇引為奇恥大辱。光復後我們的三級棒球曾在二十年間輕易地擊敗日本的全國聯隊,以致日本球界也「習慣」了這樣的結果;在震天價響的加油聲中,年輕一代的台灣人的民族自豪感達到了顛峰,日據時代被殖民當局強加的自卑感的枷鎖,終於被我們用具體的工作成果解放了。到了民國八十年代,我們以電子工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終於直接與世界頂尖的科技力量掛勾,徹底擺脫對日本的依賴。

無庸置疑,蔣經國總統主政時期是台灣歷史上的黃金時期,我們在經濟成長中發展出自己的技術能力,同時在「亞洲四小龍」中貧富差距最小。此外,我們的影、視、歌流行文化獨步華人社會,欣欣向榮,當我們仰望青天白日國旗、高唱著國歌的時候,內心充滿著毫不造做的榮譽與驕傲。這些傲人的成就同時也開拓了社會視野,啟迪了民智,最後衝擊了我們的政治參與和決策體系。

中華民國的民主實踐

中華民國成立的目的就在於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政府。孫中山的民權主義追求的是建立現代民主政治,而真正的民主政治包含了政黨輪替,不可能有永遠的執政黨。這意味著,雖然國民黨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不過邏輯上,中華民國民主政治的成功必然體現在國民黨在某一個時間點因和平選舉而下野,又在另一個時間點因和平選舉而重新執政。我們必須認清當前問題的性質,並且以成熟的態度來實踐這個歷史過程。民國八十年代末期,國民黨面對嚴厲的挑戰,半世紀的執政創造許多奇蹟,也累積了不少問題,民眾要的是不斷的進步,而不是只對既有成績發出讚歎。過去,社會大眾由貧窮脫身即可滿足,如今我們卻面對了大批的分眾,不同的利益需求、不同的生命記憶、不同的權力生態等等。我們的民主政治體系必須能夠關照到各個分眾的利益,協調彼此紛爭矛盾,在均勢中建立最大的共識,以追求持續的進步。這絕非單一權力就能駕御的局面,而是需要細緻的政治和社會工程,包括充分的新聞與言論自由,獨立性強的社會團體、決策體系的透明化以及政黨本身的民主化,我們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制定各種法律和規定,不過卻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培養法治文化。

確立真實的台灣歷史

民國八十九年,國民黨在總統選舉中下野了,失敗的原因是長年的執政造成了腐化的弊端,黨內機制未能跟上民主化的腳步,使得黨對外部的應變能力減弱,未能滿足人民的期待,終至在選舉中失敗。二○○四年國民黨捲土重來,雖然在兩顆子彈的效應下,國民黨該贏未贏。不過,民進黨得票數的增加,也顯示了國民黨雖然做了大幅的改革,但改革的廣度與深度還可加強,我們還需要展現更大的魄力的意志。現在可以肯定地說,國民黨正迅速重整,確立我們的歷史角色和任務,全力實現重新執政,以實踐台灣的歷史正義,建立正常成熟的民主社會。在此,我們要向執政者提出以下很基本的問題和挑戰:

一、有些人要以「台灣正名」來推動「去中國化」,問題是,一六八四年清廷改「東寧」為「台灣」,設台灣府,大量引入閩粵移民,這是「台灣」作為島嶼名稱的來源,也才有「台灣人」的稱謂;換言之,無論就歷史根源和文化意涵,「台灣」都是十足中國化的名稱,如何以「台灣正名」達到去中國化的目的?

二、每一個時代人民的奮鬥過程都會產生一些領導人物,作為其意見和意志的代表,國民黨已清楚地陳列出自己繼承了哪些台灣前輩,並充分解釋從過去到今天一貫的奮鬥脈絡。既然民進黨宣稱他們代表台灣人四百年的夢想,那麼也請民進黨清楚說明台灣光復以前哪些前輩為他們所崇拜,以及他們言行如何傳承到民進黨當前的政治主張。「人民」不是空泛抽象的名詞,而是一個又一個奮鬥的具體事蹟。民進黨不能一方面稱自己代表了四百年的歷史,另一方面又說不出自己究竟繼承哪些具體的人物。這種史觀只是虛擬出來,或只是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幻覺,禁不起事實的考驗。

三、「吧哖事件」是日據時代最大規模的抗暴事件,也是日本司法史上最大的醜聞(一次判決八百多個死刑,後在日本國內輿論壓力下減少至一百多),這是台南縣貧農階級反抗殖民剝削壯烈的事蹟,然而今天玉井的吧哖紀念公園卻殘破不堪,淹沒於荒煙蔓草之中,民進黨對此表現出近乎冷酷的沉默,同理,在日本投降六十周年的今天,為何民進黨拋頭顱、灑熱血、爭取自由的台灣先人沒有隻字片語的感謝?這是什麼樣的「本土意識」和「台灣主體性」?

回到郭雨新的胸懷視野

公平的說,民進黨早期的奮鬥對台灣的民主有重大的貢獻,他們有著民主的理想,樸素的鄉土感情,以及要求台灣自救自保的主張,使得民進黨成為一股清新的改革力量;然而同時應該強調的是,民進黨所尊崇的前輩如郭雨新、郭國基、余登發、黃信介等先生都不是台獨主張者;遺憾的是,民進黨並沒有繼承其寬廣的視野和胸懷,反而一步步走向否定真實的台灣歷史,趨向虛無空想的錯誤。既然民進黨能否定了真實的台灣歷史,當然更可以假裝中國大陸不存在,其結果就是民進黨執政後向人民承諾的內政外交的美景樣樣落空,執政者又沒有勇氣把真相告訴支持者,結果權力的存在只為了權力本身,其性質迅速惡化墮落,展現於外的就是令人瞠目結舌的貪瀆、擴權、濫權、恐嚇媒體等等。許多蔑視法律、罔顧程序的政治行為都美其名為「改革」,過去被民進黨批判的腐敗事物如今成了愛不釋手的珍寶。甚至,在台灣貧窮人口急速增加的此時,民進黨竟說出世界上沒有一個民主政黨敢說的「永續執政」。近來出現了「新民進黨運動」,站在全民的利益角度,我們樂觀其成,不過我們懷疑這項運動是否能觸及當前執政弊端的根源,及建立在虛構歷史的權力無法應付台灣真實的生存挑戰。我們相信,民進黨終將回到郭雨新、余登發、黃信介等諸位前輩的胸懷視野,然而這主要不是依靠民進黨本身的自省,而是依賴民主政治的正常運作── 政黨輪替。

創造理性和法治的文明

民主政治權力相互制衡的設計,其哲學上的認識與實踐即是,權力是無法自我約束的,因為權力的自我約束往往需要更大的權力,結果必然造成更嚴重的腐化,共產黨就是顯著的例子。權力的自省與自新只能在另一權力的制衡和替代之下完成。這正是國民黨當前所肩負的重大使命,我們期待二○○八年重新執政,並非為了權力本身,而是實踐台灣民主建設的必然過程,我們會以審慎謙遜的態度確保每一個作法符合我們的價值主張。首先,我們要肯定台灣的歷史,確認台灣前輩領導國民革命,捍衛中華民國的史實,並在這個歷史脈絡中持續百年的民主奮鬥。今天中國大陸和世界局勢較之冷戰時期已有重大的改變,我們的作法會跟著調整,但中心思想不會動搖。即使日據時代,兩岸人民即已相互支援,因此,今天在平等的基礎上,我們從大陸賺取資源壯大台灣,也是理直氣壯的,而我們也將主動提供大陸寶貴的民主發展經驗,事實上,今天我們所進行的一切都是在展現民主經驗的得與失,都在不斷地總結、修正以及再總結。我們將尊重法律,理性問政,重視專業調查研究,凡事提證據講道理,以爭取民眾的信賴,並迫使執政者遵循民主的行為準則。在理性和法治的文明中,台灣將重現活躍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取得內部的和諧和國際競爭力,同時也使大陸人民更加認識和珍惜寶島的一切。

在紀念台灣光復60周年的今天,我們感念先人無私的奉獻,對台灣未來懷抱著無比的信心,相信就如百年來我們同舟共濟,克服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台灣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作者為國民黨黨主席)

2005年10月30日

昨夜的夢

突然有電話通知,中了大獎。大概是美金兩百萬左右。去銀行,一輪儀式過後取得獎金。一時不知如何處理,便找了位看來可親的銀行職員,請她替我做理財規劃。

聽完我的請求後,這位上了年紀的女士臉上流露出微妙的變化。她慢騰騰的移動一些擺設,拖了段時間才坐下。

「一半投資基金,一半存起來。重點是無論基金怎麼賠,存款部份都要可以 cover。」我說明心裡的打算。她在紙上寫下幾個數字,表情嚴肅,甚至有點不悅的盯著他們。

「This is not a good business.」她說。

「為什麼?你對你們銀行的基金這麼有信心嗎?也許我該一半基金,一半股票?」我問。

旁邊的年輕女職員,一直專注地聽著我們的談話。這時她突然激動的插話了。

「不值得的!就算為了兩百萬美金,也不值得去住鄧斯特的房子!」

嗯,對喔,好像有附帶條件,要住某棟房子一個月。

「那裡有問題的!之前許多人住過了,他們都…」

恍然大悟。原來是類似凶宅的地點哪。這對我來說沒什麼好怕的呀。

「其實,說來也許你們不相信,但我是有陰陽眼的人,那樣的地方,我不怕的。」

「又是一個信心滿滿的傻蛋!不要以為你可以控制,你不行的!」

那位上了年紀的女士,突然激動了起來。

「你以為你控制了他。你以為你窺看的是他的內心,其實是他在窺看你!你以為你控制他,其實他才控制了你!」

她突然站起,掀翻了身後的椅子。睜大的雙眼爆滿血絲,聲嘶力竭地說:

「告訴你,我就是鄧斯特太太!」

此時夢便醒了。

2005年10月9日

Google Talk works better than Skype

When I wanted to talk to someone abroad, Skype used to be my first choice. Once you successfully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guy, it works like a breeze. However, things don't always go as we expected. Even if my friend and I both got online, we still couldn't see each other. We could exchange messages by MSN, but not Skype.

When it happened again this morning, I really got pissed off and determin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I asked the other guy to install Google Talk, and then we tried to talk by it. I do know that Google has very talented engineers and that's why they can always deliver quality software, but the fact that Google Talk works right out-of-box still amazes me. Its sound quality equals Skype, and finally we could easily connect to each other just like MSN.

2005年9月11日

因為 IFPI 收不到錢。

近來 Kuro 敗訴的事情吵的沸沸湯湯,追根究底原因不過是:唱片業者還沒想出如何對網路下載 MP3 收費。CD 可以收錢,收進來的錢可以拿去當宣傳費、敲通告、捏偶像,創造出更多不長進的藝人,做出更多只有一兩首能聽的專輯,然後繼續賣錢。如果大家知道現在一張 CD 的成本裡只有多少是製作費,大概絕對不會想買。

國內唱片市場萎縮至此,賣個幾萬張就是大賣,MP3 盛行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市場變小的情況下,若是無能開發新的,就會開始炒短線。前陣子拼命出懷舊老歌,為什麼?因為五年級以前的人們不習慣 MP3,他們還會買 CD,所以只好針對他們喜好出專輯。為何現在偶像歌手這麼多?因為簽唱會等等各種活動都要 CD,所以可以刺激大家去買。少了這些誘因,誰要買啊?幾首主打歌下載練一練就行了,買張 CD 來,大部分的歌都不會聽,何必花那冤枉錢呢?

可是市場已經不會長回來了。CD 已經是過時的玩意,新的規格如 SACD, DVD-AUDIO 都還停留在小眾市場,且廝殺未明,價格高貴,看來也不是可以大舉遷移的時機。唱片業者就如同恐龍,死守著舊有獲利方式不放,不去思考如何與新的媒體 (mp3, wma, etc.)、新的通路 (THE Internet) 結合,儘是用這種手段想限制市場趨勢,終究也是徒勞無功。

告贏 Kuro 算什麼? P2P 的檔案分享平台太多了,沒實體公司的多得是,要告也沒得告,打贏這個官司,大家也不會重新開始買 CD。藝人們在自己的小圈圈裡,好像 P2P 業者才是縮減他們收入的壞人,其實根本搞錯對象。短視近利的唱片業者,才是元凶。

前陣子喜歡的藝人出了新專輯,興沖沖跑去買,結果又是一張防拷 CD。一般使用者買到這種 CD,許多支援 VCD, DVD 的車用音響不能放,不能轉到 mp3 隨身聽或是 iPod 上,也沒法自己做張備份。明明是自己花錢買的音樂,竟然一大堆限制,還非得拿台只能播 CD 的音響、隨身聽才能放。說真的,現在誰還拿台 CD 隨身聽放身上啊?上網抓首 MP3,什麼問題都沒有,買了張 CD 反而更麻煩。於是,消費者會怎麼做,很明白了吧?

以下引一段我蠻喜歡的團 Eisbrecher 的話。他們在專輯裡放了兩張印的跟正式專輯一模一樣的空白 CD,讓使用者自行 copy 他們的創作。

Alexx Wesselsky (singer and head of the group): "We are of the opinion that the music buyers are criminalized enough and have been made responsible for the wretched state in the music industry. We are giving them the chance to make 2 legal copies for private use with 'official blanks'. It can't always be that the end users have to take the blame for something that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s have arranged with their artist-burning methods." [1]


夠酷吧!那個明明是 ABC 還裝本土,因為音樂出了台灣就賣不掉的團,好好想想吧!

2005年9月5日

美國行 - San Francisco & New York City

59610036

59610037

59580003

59580007

59580015

59580030

59580036

59600024

59590019

那隻瘋青蛙

中午出去吃飯,過馬路時聽到震天價響的音響從一台改裝車傳出,曲調居然是「比佛利山超級警探」的 Axel F ,走到一半,那隻瘋青蛙的聲音傳出,真是當場傻眼!

Crazy Frog 最早是 1997 年一個 17 歲瑞士人 Daniel Malmedahl 搞出來的。他喜歡模仿二行程引擎的聲音,他與朋友們錄下來以後,覺得實在太好笑了,就放到網路上流傳起來。這段讓人聽了就想笑的錄音後來被拿來當作 "Insanity Test" [1] [2] 的背景音樂,配上一台 F1 賽車,呆呆的看一段時間以後就會開始發笑(如果你跟我一樣瘋了的話)。

另外一件事我本來還不知道,算是今天打混得來的新知。就是這段錄音也被拿來嘲諷 ricer。什麼是 ricer 咧,就是笑那些把車子改裝的很殺、很兇,降底盤、換排氣管吵得要死,但是結果跑起來還是很慢的人。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呀?全球化的時代,果然是世界大同啊!

後來 2003 年,另一個瑞士人,電腦動畫師 Erik Wernquist 被這段錄音引發靈感,創作了動畫角色 The Annoying Thing。他一開始還不知道錄音的創作者是誰,所以註明為「無名氏」,後來 Daniel 打電話給他做了段即興表演,証明自己就是作者, Erik 才把他的名字放上。

德國的舞曲雙人組 Bass Bumpers 聽到這段錄音後,把它跟 Beverly Hills Cop (比佛利山超級警探)裡頭那首有名的 Axel F 重新混音。結果這首單曲竟然擊敗同時間 Coldplay 的 Speed of Sound,登上 UK 排行榜第一名! Coldplay 的主唱 Chris Martin 對此表示:「我討厭那隻青蛙。牠的雙腳應該被砍下來,然後被我在餐館吃掉。」看來他對嘔心瀝血的單曲被一隻白癡青蛙打敗不太看得開。

這首曲子跟青蛙實在太紅了,搞得 Ministry of Sound (MoS,我蠻喜歡的店) 都委託一家影片公司跟 Erik 合作,做出了八成大家都看過的這隻 MV [1] [2] [3]。隨著這隻青蛙的爆紅,新的單曲、遊戲等等都相繼出籠,我想 Daniel 當初在模仿引擎聲的時候,一定沒想到最後會變成這樣吧!

2005年8月23日

Pace Yourself

PACE YOURSELF 讓自己跟隨「步調」 by Nick Ienatsch

公路並不是賽道。它是讓你以「步調」行車的地方。

兩週前,一名騎士連人帶車衝下一條我們喜愛的公路旁的懸崖,因而死亡。線道上沒有沙塵、沒有對向來車把他逼出去、也沒有結冰。他只是搞砸了。騎士自身錯誤。太熱血卻缺乏技術,而這次致命事故已不是今年這條路上的第一次。就如同大多數的單騎事故一般,大腦告訴他入彎速度過快,於是他拉直車身、鎖死後煞、再見。

如果是賽道上,這名騎士也許會跌入稻草堆,包著紗布上救護車,回到他的修護站拉直手把,然後好好想想倒底怎麼摔的。但是我們要完全搞清楚一件事:公路不是賽道。把公路當賽道來跑,會縮短你的騎車生涯,而且使你無法發現「步調」的奧妙。「步調」完全不是公路賽車,而且有趣多了。

「步調」讓機車回歸「被控制」,而不是「控制你」的角色。太多的騎士在扭下油門時不過變成了車輛負重,持續的加速是如此強大,他們只能被拖著跑。「步調」忽略掉整體速度,強調騎士的技巧而不是勇敢的重扭油門。它不論在 Ninja 250 或是 ZX-11 上都一樣有趣。白癡也會拜油門,但白癡不知道怎麼轉彎以及停下。學習如何停下可以挽救你的生命,而學習如何轉彎可以豐富它。有什麼比騎車攻入彎道更有趣的?

將機車轉向的技巧包括了推/拉龍頭把手,雖說對大多數騎士來說應該不是什麼新奇訊息了,但要知道你所用的力道會影響機車傾倒的速度。用力推,機車就會快速倒下;輕推,則機車就懶懶的傾倒。不同的彎需要不同的技巧,但當你開始以取線、延遲入彎、推後彎頂點的角度來思考時,將車子在正確時間傾倒至正確的角度,會需要堅定而重的力量。如果你傾斜車子所需的時間減少,你就可以利用那時間來做更有效的煞車或是入彎更深一些,讓你可以有更多時間來判斷彎道,以及看看彎中是不是有什麼隱藏的驚喜。盡量在彎中看遠一些是很重要的,記住那句格言:「看哪就會到哪」。


不要急
除了精通緊急煞車之外,第一生存技術就是及早設定入彎速度,或如同 Kenny Roberts 說的一樣:「慢進快出」。公路騎士也許可以衝進一百個彎道中的九十九個都沒事,但是那最後一個就會有沙塵、泥濘或是越線來車。及早設定入彎速度可以讓你修正速度以及取線,讓你有更多處理意外狀況的機會。

我們都曾經以過快速度入彎,而體驗到不只是恐懼,還有強迫車輛進彎的控制不良。如果你狠狠的煞車與試著轉彎,任何情況都會變得難以處理。及早設定入彎速度,以及將視線投入彎中,可以讓你知道你面對的是怎樣的彎。曲率是否改變?是否不是弧形?是否有路堤造成堆積沙塵?

騎士們經常討論延遲煞車,但這技術只適用於在賽場上超車,而不是跑出更快的成績。強力煞車會影響判斷彎道速度的能力,而大多數車手會太過於倚賴煞車,減速過多以致於在入彎點被超越。而且,延遲煞車往往會迫使你帶煞車入彎,或者還在煞車時就必須轉動車子。雖然精通輕帶煞車是優秀而有用的技巧,仍要了解你的前輪只能提供定量的磨擦力。

如果你把前輪大部份的磨擦力都拿來煞車,卻仍然要它提供最大的彎道摩擦力,這就是典型的 low-side 事故。還要考慮握緊煞車時,對手把控制力不那麼好。如果你在轉彎時常要跟機車奮戰,也許是因為你煞車進彎太深了。所有這些問題,只要及早設定入彎速度皆可解決。這是「步調」中一個重要的元素。

PACE1
利用全部線道寬來入彎(方格線)有幾項好處。它讓你在車身直立時煞車,可看到更多彎中情況,並設定更深的彎頂點。它可以讓你早點打開油門,拉直車身出彎。下方的入彎路線(圓點線)迫使你在過彎頂點後仍需傾斜,是超出彎道最主要的原因。永遠給中線多些空間;除了超車以外,停留在右線。

既然你不在每個入彎時都緊扣煞車,過彎的樂趣會大大提高。你會嘗到將車子快速入彎而及早摧油的快感。騎士們常談到及早開啟油門,而在公路上這也同樣重要。注意到車子在加油時是如何穩定下來而有更佳表現嗎?油門輕含,在彎中儘早開始加油,甚至在彎頂點,也就是彎度最大的一點,之前即可。如果你發現你實在太早就開始加油,這表示你可以提高入彎速度,更早放開煞車。

當你掠過彎頂點後,你可以開始將車身回正。這最好以平順的加速來完成,可幫助車子打直。當後胎完全傾斜時,更大面積的橡膠接觸路面,而原先在彎中的側向摩擦力此時可轉為加速用的摩擦力。當車身完全打直後,油門便可大開。

PACE2
輪胎能提供的的摩擦力是固定的,它可以用來過彎、加速、減速,或者是以上的組合。正在極力過彎的輪胎不會有很多剩餘的摩擦力來加速或減速。想像你的後胎跟開油門的手有種關連。當輪胎由傾斜到直立,你的油門就可以打開;因為過彎用的摩擦力現在可以用於加速。

這本雜誌不會告訴你多快是安全的;我們會告訴你如何安全的騎快。騎多快是你的決定,但那需要反應與投入精神。在空的四線公路上騎快是違法的,但是相當安全。在峽谷中騎 55 英里或許合法,但可能也很危險。跟你的朋友聚在一起討論速度。設定一個合理的上限,而且確實遵行。只要做得對,不需衝直線,「步調」一樣令人上癮。

我所在的車隊完全不在意彎與彎之間的速度;任何笨蛋都會轉油門。如果你經常騎到 100 英里,我希望你經常練習在那速度緊急煞車。記住提高速度會帶來很難搓掉而且很貴的罰單;在簡單的直線巡航不會那麼吸引執法人員的注意,而且為你下個彎道設定了絕佳的速度。

PACE3

進彎前煞車,或是帶著煞車,需要小心的控制拉桿。當車身傾斜,輪胎開始全力過彎時,不會有多少剩下的摩擦力可以煞車。想像你的前煞跟你的前輪有種關連:當輪胎完全傾斜時,所有的磨擦力都被用來過彎;此時抓住前煞會鎖死前輪。


團隊心理
直線是重整隊伍的時機。領隊需要設定一個不會讓隊伍扭曲的步調,尤其是離開停止標誌或在雙線道超車的時候。領隊必須在超車時重開油門,讓隊伍有足夠的餘裕超車,但他也不能一昧直衝而幫大家帶來罰單。以合理的直線速度,車距可以很容易地修正;車子之間必須保持約兩秒的距離,以獲得最佳視野。

團隊是我最享受的「步調」層面,看著前方車子像骨牌般一台台切入彎道,或者是看著後照鏡中的朋友從我剛離開的彎道滑出。

由於有領隊可以設定規則讓其餘遵循,路跑的競技面就被消除,這替年輕的、甚至是老的車手減低了大量的壓力。我們在與朋友或陌生人同行時都感受過賽車的誘惑,但「步調」將這種誘惑拿走,讓它回到它本該歸屬的地方:賽道。那是你證明自己速度以及試著贏過朋友以及競爭者的地方。

PACE4
到處騎快會傷害我們的形象、你的駕照、終究還有你的車子與身體。設定一個實際的公路與市區速限,確實遵守,把速度省下來給賽道或是直線賽車。

我花了很可觀的時間來撰寫有關「步調」的東西,除了我在研究過程中持續獲得的樂趣以外,還有幾個原因。我有一些不那麼有趣的動機。幾年前 Danforth 參議員試著立法禁止重型機車,以免我們自我毀滅,接著保險公司將幾台重型機車列入黑名單,我被嚇到了。我見過 Mulholland 高速公路由於騎士們堅持在一段短路線上賽車並撞毀而關閉。我見過警察頻繁的巡邏著騎士們堅持把自己扔出去的路段。我聽過太多次 "murder-cycles" 這個詞。當我們考慮現在機車的性能時,很明顯的騎士們的技術太過缺乏。

「步調」強調的是聰明、理智的騎車技巧,忽略了賽道上的英雄主義卻沒少掉任何樂趣。一些可在賽道上勝出的技巧組成了「步調」的基本層面,卻排除了使人呆滯的高速而保留了更大的犯錯餘裕來容許未知或固定的物體。機車運動面對了外界過多的法規,但一點自我對油門的控制就可以保證我們的將來。


THE PACE PRINCIPLES 步調守則

及早設定入彎速度。入彎錯誤就回不來了。

保持路線視野。維持較高的視野會減低速度感,降低恐懼心理。

快速操舵。這是 Wayne Rainey 要健身的原因:操縱快速行進的機車是需要肌肉的。

平順但堅決的煞車。煞下去就放,不要一直拉著。

及早開油門。摧油可穩定車身,尤其是通過不平整的彎道時。

除超車外絕不越過中線。在彎中越過中線會讓你提早投胎,而且代表你其實不會騎車。以賽車術語來說,你的線道就是你的跑道;停留在右線對大多數路段來說都更具挑戰性,而且保障了路跑的未來。

不要貼中線。永遠要預期有兩輪越線的來車。

不要在彎中側掛或在直線趴車。安坐在機車上看來比較安全,而且也不引人注意。它也提供了內在的安全範圍。

當帶隊時,為了團隊而騎。好的口頭溝通加上手勢與方向燈;平順的改變方向與速度。

當跟隊時,與團隊共騎。如果你不跟隨領隊,當你領隊時也別期待別人跟隨你。


(C) Copyright MOTORCYCLIST Magazine
June 1993 issue

原文參照

前篇:The Pace

The Pace

THE PACE (步調) by Nick Ienatsch

賽車包含了速度、集中注意力以及奉獻熱情。失誤常造成災難,因為在全力駕駛時,容忍錯誤的空間很小。公路技術騎乘比較不那麼劇烈,距離絕對極限也比較遠,但是由於情況比較不受控制,失誤與過度積極的騎乘可能產生同樣的災難。很多車手都發誓戒除道路騎乘。賽道專家宣稱它「太危險、太多變數而且太容易由於高速而興奮」。被腎上腺素弄昏了頭的車手發現自己把公路當成賽道,於是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地,他們被種種因素打擊:警察、物理定律、以及一個冷硬的事實:公路本來就不適合全力騎乘。然而我們之中很多人都知道,騎著喜愛的車,快速的掠過偏好的路段,可能是消磨幾個空閒的鐘頭最棒的方法。而那幾個鐘頭最好跟隨著「步調」來進行。

在我於 1984 年加入「Motorcyclist」之後一年,我們雇用了 Mitch Boehm 。半年以後,「步調」漸漸成形,而我們在接下來幾個月中,藉著道路測試以及愉快的週末路跑,對它做更進一步的改善。現在「步調」成為我生活的一部份,以及我週日上午習慣參加的路跑車隊的一部份。「步調」是一種道路騎乘的技巧,它不但能讓公路騎士保命,而且一樣的有趣刺激。


「步調」

「步調」注重操控車子,而不注重整體速度。全油門加速以及最後一刻的極限煞車並不包括其中,這消除了兩種最常見的單騎事故情況。角動量才是遊戲的關鍵,對把手施以強勁力道,把車子正確的放在入彎點,讓它快速的傾斜,減少浪費的時間跟距離。由於油門在上一次出彎並未全開,意味著下一個彎就算需要煞車,也不須太多。在我們的車隊中,一整個早上都沒看到煞車燈閃亮,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如果需要煞車,前煞車拉桿將被平順、迅速但有力的拉緊,以在最短時間內設定進彎速度。帶煞入彎等同於跑出路面,都代表了你騎得過猛,油門握得太久以致於沒能及早設定進彎速度。以「步調」來跑會降低你對油門與煞車的依賴度,兩個都是最容易被誤用的控制方式,而增加你判斷彎道速度的能力,那是公路技術騎乘中最刺激的一面。


你的線道就是你的限制

除了超車以外,任何時候越過中線都是不可容忍的,那是你為了趕上而騎得太猛的徵兆。就算是一個視界明朗的左彎,你還是該停留在中線右側。留在中線右側比把每個小彎截彎取直有挑戰性多了,而當整車隊都維持此一明智的抉擇,作弊的誘惑就會由於同儕壓力以及邏輯思考而減低。雖然公路騎乘不該用賽車術語描述,但你可以把你的線道想像成賽道,越線就等同於事故。

精確的操控車子會讓你在情況允許下利用線道的每一寸空間。在有良好視野、無對向來車的情況下,由外側遠端處入彎,延遲轉向以獲得較遠的彎內側遠端頂點,然後加油出彎,在車身拉直時恰巧掃過線道外側。平順而堅決的操控龍頭,以減短轉換時間。不要猛然出力,因為車身底部在傾倒至穩定的過程中會輕微跳動,可能會將你帶出線外。既然你不是煞車後衝入彎道,你可以更早開始帶油門,甚至在彎頂點之前,有助於平衡、穩定車身出彎。

經常發生的是,情勢不允許你完全利用線道,從黃線用到白線,然後再用回來。盲彎、對向來車以及路上的沙塵等等,是其中幾個需要更保守跑法的因素。所以替你自己留下三到四英呎的餘裕,尤其是在中線側,誤入歧途的對向來車可能是致命的。在右盲彎時只需將入彎跑窄些,而左彎時只需將彎頂點內移三、四呎,即可為看不見的橫衝直撞越線來車預留空間。由於你是以「步調」來騎乘,而不是竭盡全力的極限駕駛,良好控制下的入彎提供了更多時間來處理意料之外的沙塵或是其他線內的障礙。在一個路面髒污的彎中,外側的輪胎痕跡通常是最乾淨的,因為車輛的重量在彎中會加在外側輪胎而掃去塵土,所以瞄準這條線。


好的領隊與樂意的跟隨者

公路非賽道,那需要謙卑、自我掌握與控制才能保持如此。領隊設定步調,並由後照鏡中觀察後方是否有脫序現象,諸如在直線趴車、越中線、在彎中側掛等等。如果領隊離隊太遠,他只需在直線略為降低速度,繼續享受過彎快感,即可將距離縮短而不錯失樂趣。我經常一起騎車的三、四人小車隊是如此和諧,不論由誰領隊,步調都維持不變。帶隊者漸次地在一個快速的手勢後便可完成變更,但從未有過出於自我主義而超越領隊的事情發生。請別誤會,騎車過程是生氣勃勃而快速的,但只於彎中。任何有右手的人都可以衝直線,精於彎道才能讓「步調」活起來。

直線的跟車距離相對來講是長的,維持著適中速度,這是調整車距的最好機會。保持一段距離除了安全外,還有好幾個目的:濺起的碎石較少,而公路警察也不會懷疑有人在賽車。「步調」不做側掛,所以不會造成過於緊張的觀感,而在公眾以及執法者的眼中增加了一種成熟敏銳的感覺。快速過彎而仍然鎮靜的安坐在車上絕對是種挑戰。

指導新加入成員需要一段時間,因為「步調」造成了相當快的彎中速度,而新加入者在出彎時常常需要猛加油門以彌補入彎時失去的車速。我們的車隊在新人加入時會顯著的降低速度,因為我們在直線保持適中速度以及少煞車的技巧常常會導致不知情者採取了過快的入彎速度,這是最常見的單騎事故原因。當後方有新人正在學習「步調」時,入彎前輕點煞車來提醒他,並確定他完全了解並沒有任何壓力要他跟上隊伍。

在「步調」中,有許多的溝通進行著。一腳離開踏板意味著路上有沙塵,而所有減速與轉向的意圖都由左手手掌與手臂先做示意。方向燈表示轉向或是超車,並搖手對靠右讓路的車輛示意。既然你不須一路將把手握得死緊,你的左手也有充分餘裕向對向來的騎士致意,這是種正在消失,但我們很希望重見的禮儀。如果你漸漸發現「步調」是種放鬆的、非競爭式的車隊行進方式,你是對的。


放鬆、輕快過彎

我寧願花上一個週日以「步調」騎乘,也不願花在賽場上;它就是那麼有趣。逆操舵是其中關鍵,平順而堅決的控制把手,將力道由高剛性的車身傳達至輪胎。以步調來行車,必定就是車廠在將跑車移植為街跑車時的本意。

但機器本身並不是「步調」中最主要的因素,因為只要在任何可以過彎的東西上,都做得到。態度才是最重要的。能夠了解到前方的車友並不是你的競爭者,尊重他偶爾帶隊的權利,以及信任他的技術。你必須成熟到能夠控制自己的直線速度,讓車隊能夠順利跟隨,而且能了解諸如延後煞車、全油門等等賽道技術,將會增加騎士與公眾跟執法人員之間的距離,而且可能讓你被迫面對毫無寬貸的地心引力。當車隊以「步調」到達目的地時,沒有人會覺得被比下去,或留下他必須在回程中證明自己的感覺。如果你想證明什麼,去賽道上吧。

在賽道上,你的速度是由碼表以及直接的競爭來評價的,它鼓勵你具侵略性而勇敢,以達成最佳成績。公路技術騎乘中,唯一的評量標準是你所獲得的樂趣,而不是單圈成績、名次或是擊敗了誰。其中差異雖大,但那些尚未體會到「步調」過彎的純粹以及團隊精神的騎士們,仍然不時忘記。在賽道上衝刺,在公路上就以「步調」來跑吧。


(C) Copyright MOTORCYCLIST Magazine

原文參照

續篇:Pace Yourself

2005年8月19日

台客呀台客,必也正名乎?

最近「台不台」,「台客汙名化」的事情吵的熱鬧,讓我想到之前認識 "redneck" 這個字的經過。印象中那是 HBO 的一個節目,四個來自美國南方的笑匠,在最後拿 redneck 這個主題猛開玩笑。感覺起來就是美國南方務農白人「比較土」的一些行為舉止。後來稍為深究一下,其中似乎也包括一些清教徒、保守派的價值觀念。

也就是說,城市人對「redneck」的笑點,正像「非台客」看「台客」一樣的「歧視」。然而反過來想,「城市鄉巴佬」不也正是牛仔們對飼料雞的反諷嗎?

語言這東西經常是自然產生、約定俗成的。台客、很台等等語彙是如何發明已不可考,總之就是對「口嚼檳榔、操台語、教育程度低、打扮追流行卻很俗」的刻板印象產生的總稱。一旦產生之後,眾人延用,則語詞字面上的意義就已經淡化,而僅僅是對某意念的代表而已。例如「草莓族」,倒不見得對「草莓」有什麼歧視。而罵台客的,也不見得是對「台灣」有什麼意見,會罵「台客」的人,可比「外來族群」多得多了。

對這語詞的解釋,與其說成是對「本土文化」的歧視,倒不如說成是「社會階層」之間的摩擦。說它是把台灣汙名化,牽扯未免太遠。這個詞彙產生的背景,實際上不只外表,也包含行為的特徵。比如耍流氓、愛挑釁造成衝突、以機車或是喜美在路上蛇行霸道、音響開特大聲、改裝排氣管造成吵鬧等等,這才是造成反感的來源。

當刻版印象形成後,就會讓人想加以顛覆。這個動作最好是帶著幽默,輕鬆的去轉化原有意涵。比如說台客搖滾,豬頭皮大喇喇宣稱「我就是台,不然你要怎樣」,可是豬頭皮指的並不是「耍流氓、愛挑釁造成衝突、以機車或是喜美在路上蛇行…」的這個意涵,而只是具有「台味」的人。

這就是我想提出的論點:「台客」一詞究竟表示什麼意思,可以經由一些顛覆、改造、重新定義的過程去改變。就好像「拉保險」的定義,在現代社會造成的印象已經稍為不同。若是把這個詞定義中負面印象去除,也就是說台客指的不一定是「騎機車腳開開而且亂鑽車,瞄他一眼就追殺打人」,而只是「騎機車腳開開」,那麼它代表的就不見得是個負面印象,僅僅是某種形象的代表罷了。至於看到這種形象要覺得親切還是覺得很俗氣,那是大家各自看法,沒什麼好說。至少我個人就覺得這種「台味」也表示了待人純樸真誠,好相處又有義氣。

關於這些台客台味的論述,其實不過如此而已,實在無須跟本省外省、中國台灣、愛不愛台灣等等扯上關係。那樣泛政治化,是故意操作議題、引起對立來從中獲取利益的人做的事情,對他們,我只覺得噁心與鄙視。引句伍佰的話:「我如果講真的的話,這本來是娛樂新聞,後來變成社會新聞,又變成政治新聞,莫名其妙;就是這樣子!」

「台客」一詞成功改變定義以後,我唯一的疑問是:以後大家看到改裝喜美不守規矩在路上橫行,經過旁邊看到染金髮少年開著窗戶坐在很矮的改裝座椅上搖頭晃腦,此時嘴裡到底該罵什麼呢?

2005年8月8日

颱風天還不待在家的傻蛋歷險記

話說上週五,海洋音樂祭當天的活動因馬莎颱風取消,原定邀請的國外樂團在當晚移師到「這牆」表演。傍晚出門,風雨一陣陣的仍然不小,花了兩百多的車資,六點半到達,竟然已經排了好長一條。等啊等的,腳都站痛了,此時工作人員出來宣布,表演時間從原來的七點半移到十點。當場有點不想再等,可是好不容易佔了位置,又不想敗興回家,好吧,繼續。

又過了好久,隊伍終於開始移動了。原本尚稱有序的隊伍,在進入 the wall 的地下空間後更形混亂。我擠到前頭一看,毫無秩序可言,大家都擠在一團。問了問情況,原來是在發號碼牌。當時覺得為何發號碼牌?總不可能真的一號一號的排順序進去呀?除非規定十點到十點十分前一百號入場之類的,還有點道理。

這個問題在下一次工作人員公告時解開了。原來號碼牌只有五百號,而且已經發完。所有沒拿到的,可以在晚上二點回來,Black rebel motorcycle club 願意再表演一場。於是在資訊完全不足,整個活動雜亂無章的情形下,我浪費三小時的結果,是晚上兩點還不知道進不進得去的陽春表演。

以隊伍長度而言,在我的位置到這牆的門口,那長度絕對放不下五百人。事後也證明推論無誤,的確是有人插隊。至於為何可以插隊?想也知道,當然是人情票。

Underground (其實現在也很高調了,並不怎麼「地下」)的東西有個問題,就是小眾往往喜歡維持在小眾。那帶給他們一種優越感。此念一出,差別待遇、搞小團體的動作就不會少。譬如這活動立意甚佳,不過場地很給某人面子的移到明明不適合的「這牆」,加上眾多的人情票,最終得到的就是風雨中苦候三小時的樂迷心中不絕的度爛。海洋音樂祭用的是政府的錢,邀來國外大牌團體,最終卻變成少部份「圈內」熟人獨享。這樣的結果,讓我對順延至下週的兩天表演,連帶的興趣缺缺。可惡的是紀念品已經訂了,還非得跑趟福隆去拿不可。

幹譙吐完,講講當晚的下半段。

話說得知噩耗之後,當下也不想待在那了,但是直接回家,除了白花車資白跑一趟以外,心中那種敗興而返的感覺才是最糟的。一陣討論之後,決定去看場 Tim Burton 的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巧克力冒險工廠)。

事後覺得這真是明智的決定,因為這部電影實在太歡樂了! Big Fish(大智若魚)很浪漫,對親情也多有著墨。但這次 Tim Burton 似乎並沒打算做出值得挖掘的深度,而僅僅是拍出一部奇幻,而且最重要的,具有「風格」的童話故事。其結果相當成功。不像 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那麼 creepy,稍帶恐怖的畫面只有偶然出現(我覺得他忍不住就是要玩一下),可稱老少咸宜。這部片實在太適合小孩看了,連我們這些四捨五入已經30的傢伙,都看得津津有味哪。

就個人口味而言,一位厲害的導演不必然要具有明確的辨識性,例如 Steven Spielberg。但是一個「有趣」的導演,就必定要有一望而知、獨樹一幟的「風格」。Tim Burton 就是棒在這裡哪。

2005年8月1日

讜論!

Shame on you 姚文智的嘴臉

台灣多的是愚民的口號跟似是而非的混混邏輯。知識的價值總被忽略,淺顯好懂的低能想法才受歡迎。我們生活在一個反智而愚昧的政府下,在這裡,知識份子的痛苦,是民粹者賴以生存的食糧。

媒體存廢應由市場機制決定,政府應受媒體監督,無權決定誰可發聲、誰不行。品味的高低,絕不能成為准不准說話的理由。

推薦一部電影: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 (1997 情色風暴)。套句裡頭的詞:你或許不喜歡他的行為,但你是否準備放棄讓他這樣做的權利?

2005.08.01  中時晚報

記住這一天

中晚社評

請記住這一次新聞局主持下,有線電視開播以來的首次換照決審。不僅要記住新聞局,更要記住這些審議委員,因為這是新聞自由蒙塵的一天,這是一個以道德、公意、財務、品質等為名,行扼殺新聞自由之實的一天。如果有一天台灣媒體走向管制與封鎖,這是一個黑暗的開始。

再沒有比這個理由更荒謬了:「下屆國會即將減半,電子媒體也該有退場機制」。所謂「民間」的閱盟與媒改社竟「要求」新聞局「以媒體減半為手段,重建廣電秩序」。

首先,如果這個理由可以成立,現在的媒體應該減半,那麼,誰來決定媒體應有的數量?是閱盟嗎?是媒改社嗎?還是新聞局?什麼叫做「媒體過量,有礙健康」?它是像香菸一樣,有一個尼古丁數量標準,有進度傷害報告,有統計數字為憑嗎?還是憑自由心證,某些人說了算?這些人是誰?是政府的附庸幫兇?是御用文人?或者是獨立的知識份子?誰的自由心證可以算數?是政府?還是人民?誰來代表人民?

這些都沒搞清楚,只一味大喊大叫「媒體大亂,數量減半」,這根本就是愚民。更何況,該有多少媒體從來就是見仁見智的事。如果現在可以減半,誰來保證以後不會有亂象?電視台的記者與主事者有換人嗎?沒換人,也不改變制度、不改變廣告收費方式與置入性行銷,而僅靠一樣的腦袋,想讓新聞不亂,根本是癡人說夢。但如果減半以後還再亂,怎麼辦?依一樣的邏輯,再減半。那一路減半下去,台灣會剩下多少新聞台?從希特勒與獨裁者角度看,世界根本不應該有自由媒體,最好只有一個官方通訊社,一個國家電視台,讓政府可以做文宣,那就夠了。減半的最後,是不是這樣?

依照同樣的邏輯,如果台灣社會治安太亂、生態太差,要不要人口也減半?最好是把會製造動亂的人口都減半,或者移民去中南美嗎?這種邏輯的延伸,一步步走下去,最後是什麼?難道不是希特勒殺害吉普賽人、猶太人的藉口?是的,希特勒就是這樣開始的。這是法西斯,是獨裁的開始。

這種只問數量,不問問題本質的思維方式,根本上是殘害新聞自由、不能解決問題的白癡邏輯,怎麼可能讓學者與新聞局接受呢?這種接受,背後難道沒有藉機箝制新聞自由的動機嗎?

今天,被修理的只是一台,所以不一定所有新聞台都會跳起來反抗(這些通過的台都還在竊笑,以為自己逃過一劫)。但如果所有電視台都接受了,以後還會有其他台,等著被宰割。新聞局當然可以藉口道德說,這一次停止的有色情頻道、股票台、電影台等,不是針對新聞台。但別忘了,新聞局就是政府發言人,它不應該有權停止任何一台。這種權力,是未來NCC的事。更何況,政府憑什麼管年代或電影台的財務。一家公司的財務如何才算正常,要你新聞局與學者來管嗎?有錢的外國資本家想辦報紙賠錢,可以。想辦電視台賠錢,不行嗎?這是什麼理由,什麼邏輯?

台灣有一批腦子有問題的人,老是把新聞局當解決媒體問題的萬靈丹,簡直與當年威權體制下仰賴「萬能政府出來管一管」的御用學者如出一轍。他們幫政府把手伸向媒體,干擾媒體的生存,卻只會指責媒體,這是最大的偽善,也是新聞獨裁的幫兇。

我們不一定喜歡東森S台的水準,也不一定喜歡它節目的方式,但我們要支持它打違憲官司。因為,這是新聞自由的底限。

2005年7月31日

野台開唱

Formoz

雖然我一點都不喜歡 Freddy(閃靈主唱),但是看在 Moby 的光頭份上,還是衝了野台開唱。週五一下班,急急趕去兒童育樂中心,進場繞了一圈,看看環境,聽聽林舞台的「雞腿飯」,結果一不注意,Moby 即將登場的風舞台已經水瀉不通。好不容易佔了個高起的好位,延遲 15 分鐘後,Moby 的那顆光頭才出現在眼界。

第一次聽他的現場實在太震撼了。他的音樂本來我就喜歡,但實在沒料到現場的落差這麼大。在 CD 裡頭以為是合成器做出來的東西,竟然全是真才實料的現場演奏。他的每個團員都實力驚人,Vocal、吉他、Bass (Guitar?) & Conga (Moby)、keyboard 還有鼓手,隨便一個拿出來,大概都可以到別的團獨當一面。Moby 自己的多才多藝不消說,女聲 Vocal 高聳入雲又充滿力道,吉他手彈得好也就算了,歌聲極具爆發力是另一個驚喜。 keyboard 一聽就覺得古典音樂底子好(舍妹相當佩服),至於鼓手… 只能說他是怪物,那麼快的節奏,雙手雙大鼓從頭打到尾一個半鐘頭,還是那麼衝那麼爆,這些傢伙到底是哪裡找來的啊?

如果真要找東西抱怨,就是 Moby 實在不該放週五。因為聽完他的演出之後,大大影響了週六的聆樂感覺,之前覺得還 OK 的團,一瞬間全部變糟了…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第二天大家覺得無味而溜出來啃雞腿的時候,火舞台卻一直傳來很棒的樂聲。人聲不多,全是基本的器樂組合,聽起來流暢純熟,飆起來有那種舉重若輕毫不費力的風味。當時心裡就暗自嘀咕,火舞台不是新進樂團嗎?怎麼玩得這麼棒這麼老練?聞樂而去的結果,是個叫 RAY 的團。孤陋寡聞,之前沒聽過,看了 DM 才知是國內三位「老師的老師」級樂手出來組的。藍調搖滾的流暢進行真的好聽,看來該去買 CD 了。

週日最後一天,白天跑了趟台南,晚上下了飛機照樣往野台衝,總算還是趕上 Lisa Loeb。總覺得她這類型的樂手隔陣子就會出現一位,一式的民謠吉他,清新可人的樂風跟長相…可是我還是照樣愛聽,一邊聽一邊想到陳琦貞。

三天結束,整個說起來,覺得蠻值得,讓我過了個浸在樂聲中的週末。只是有個從聽 Moby 以來就一直在想的事情:什麼時候可以邀請 Rammstein ,那幾個在 xXx 客串過的工業金屬猛團,到台灣的舞台上表演咧?幾個相貌凶惡的德國大漢赤裸上身,嘶吼著邪惡厚重的德語,不時還拿著噴火器噴來噴去,那種場景應該很不賴吧?

2005年7月14日

築夢痴人

edwood-02

昨晚窮極無聊之下,把很久以前買的 Plan 9 拿出來看。當時還寫了一點東西講這部電影:

Out of a sudden rush, I just bought Edward D. Wood Jr.'s Plan 9 from Outer Space - the worst movie ever made - from Amazon.

Editorial Reviews
Amazon.com

Sometimes a movie achieves such legendary status that it can't quite live up to its reputation. Plan 9 from Outer Space is not one of these movies. It is just as magnificently terrible as you've heard. Plan 9 is the story of space aliens who try to conquer the Earth through resurrection of the dead. Psychic Criswell narrates ("Future events such as these will affect you in the future!") as police rush through the cemetery, occasionally clipping the cardboard tombstones in their zeal to find the source of the mysterious goings-on. More than just a bad film, Plan 9 is something of a one-stop clearinghouse for poor cinematic techniques: The time shifts whimsically from midnight to afternoon sun, Tor Johnson flails desperately in an attempt to rise from his coffin, and flying saucers zoom past on clearly visible strings. Fading star Bela Lugosi tragically died during filming, but such a small hurdle could not stop writer-producer-director Ed Wood. Lugosi is ingeniously replaced with a man who holds a cape across his face and might as well have "NOT BELA LUGOSI" stamped on his forehead. Plan 9 is so sweetly well-intentioned in both its message and its execution that it's impossible not to love it. And if you don't, well, as Eros says, "You people of Earth are idiots!" --Ali Davis

I just can't wait to see how bad it is. You just have to admire Ed Wood. Tim Burton actually made a movie dedicated to this hopeless dreamer, who consistently voted the worst director ever lived, but never gave up, no matter how bad his luck was.

就像評論裡寫的, Ed Wood 是如此凡庸,但卻又有如此的熱情與誠意,讓人不忍苛責。他沒有錢、沒有好演員、也沒有才能,可是他對電影有無比的執著。沒錢買底片,所以只好盡量一次完成,演壞了也沒法重拍。沒錢弄佈景,所以飛碟內外部、飛機駕駛艙,用的明明都是同一片牆、同一個門洞,連掛在牆上的梯子都一樣。沒有教堂,只好用硬紙蓋一間小小的狗屋大小的模型,插個十字架就算數,裡頭還走出一大票煞有介事的演員。兩個碟子一樣的東西黏在一起就是飛碟,起火的時候還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上頭有條線拉著。主力老演員拍到一半掛掉了,只好派出替身,每次出場,就老是用一隻手舉著斗篷把臉遮起來,結果反而欲蓋彌彰適得起反…

這部「有史以來最糟的電影」之中,數目多到數不清的、讓人目瞪口呆的瑕疵,除了讓我不由自主的在螢幕前傻笑以外,還帶著感動。它幾乎把所有電影能犯的錯誤一次犯盡,但與此同時,導演的人格卻透過糟透了的表面,傳達出那種無可救藥的傻勁與熱誠。我喜歡這部電影,我也喜歡 Ed Wood 這個人。我覺得所有影癡都該找來看看。

另外也順便推薦 Tim Burton 為他拍的同名傳記電影。劇情把 Ed Wood 的人生陰暗處略去大半,僅僅傳達出他那種一派天真、無法擊倒的樂觀。我不由得希望他的人生真如影片傳達的美好而自得其樂,雖然現實,令人欷吁的,並非如此。

附記:
關於 cult movie
一篇談到 Ed Wood 的 blog

2005年6月30日

The Wretch is going down?

當初寫過關於無名小站一篇文章,其中提及 blog + album 是下一代的主流媒介,時至今日,我更加深信不疑。 Google 與 Microsoft 不約而同的正在往此一方向走,在如此兵家必爭之地,無名為今之計,只有緊守自己獨特的市場區隔,把握已有社群,開發新的利基才是正途。

很可惜的無名似乎不是如此運作。現在的無名正在重蹈當年 PhotoLink 的覆轍:網站日漸緩慢,服務品質降低,更加上 VIP 差別待遇造成固有免費使用者的權益損失。如此種種都是不良跡象。當年 PhotoLink 紅極一時,之後卻是兵敗如山倒,現在雖盡力補救,仍不見起色。付不付費,速度快不快,好不好用,就會決定成敗。相簿使用者轉換的成本,實在不高,可說民意如流水。

還有個希望是:無名對免費使用者的網誌 (Blog),並不提供匯出的功能,因此使用者若要轉至其他位址,將有轉換成本。羅文嘉方文山等人在無名皆有網誌,應有一定的號召功能。若是留下的痛苦程度並未超越轉換的痛苦程度,那麼至少這塊疆土可以保留。只可惜的是 Blog 本來就不是無名大宗,現在更好用的遍地都是,實在也不差這塊雞肋。

總之一句話,就是危險。無名站長除了將商業化視為繼續服務使用者的手段,實際上字裡行間也看得出創業致富的私心。可惜策略不明確,核心競爭力沒有定義並掌握,簡單來說,是跑得太快了。

前陣子,在張明正(趨勢科技創辦人)的演講上,聽到他宣告軟體業的龍捲風暴早已過去,並且警告台灣的軟體工程師們,先別想創什麼豐功偉業,還是把競爭力養好,先顧好肚子比較要緊。他的著眼點,主要是軟體產業日漸倒向經濟規模,就算有科技創新,微軟等等公司仍然可以後來居上。另外就是,中國與印度不斷生產高品質且廉價的人力,也是一大威脅。

然而才在去年,跟我同年次的郭榮昌卻以曜碩科技 (iaSolution)漂亮的打了一場創業傳奇,「工讀生總裁」的故事,我想不少人都已經讀過。

所以無名是否會成功呢?抱著小小私心,我祝福它。

幾篇關於無名商業化的文章:
無名的投資者,賈伯伯想跟大家說的一段話
淺談無名小站收費
無名後續談賈伯伯
誰是無名小站商業化的藏鏡人?
叫聲甲伯伯,無名讓你穩賺不賠?

2005年6月27日

Open source solutions.

辦公室隔間中的無病(?)呻吟

也許是週一症候群吧?

我懷念藍天白雲。我想趕快拿到新買的書。The Return of the King 還有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啊,是的,電影可說是種動力,讓我去採購那些「早就想買,但是一直拖」的書。等我拿到手中,我要細細翻開書頁,享受紙張的觸感,然後嚼食一頁頁的文字。

那應該是在灑著夏日陽光的小鐵桌旁,伴著一杯 syphon 煮的單品咖啡。生鐵彎曲的花紋狹縫,泛著暗紅的鐵鏽。

我要走進 FNAC ,抓上一堆 CD 拿去試聽。我要去買 Coldplay 的 X&Y,用我那套半燒不燒的音響器材播放出來,陪著我閱讀那些早就想學的電子書。或者逛逛 Amazon ,看看他們聰明的 data mining 系統又給了我什麼好建議。

又或者我想要與人互動。我想拜訪客戶,然後以我的能力創造出他們想要的軟體,並觀看他們真正的使用它。我想要吸收他們的回饋,把程式改的更好,讓我覺得自己所做的東西是直接有用的。

而我卻坐在這一式不變的隔間中,傾聽著環繞著我的快速打字聲。發炎的扁桃腺在每次口水吞嚥時帶給我刀割般疼痛。工程師們專注在眼前的程式上,傾力的輸入彷彿不見終點。

也許只是因為週一吧。一定是的。

2005年6月21日

蛋餅伯走了。

eggpastry

從國中部到高中部, 063 班到 812 班,六年的時光,搭後門的 263 270 上下學,肚子餓了總會買個蛋餅來吃。上次校慶,看到蛋餅伯,卻沒有再向他買蛋餅,只在旁邊默默看著。

現在回想起他,最記得的事情,是常有人來借個十塊二十塊的,有時甚至到一百。偶爾也會看到有人來還錢,但次數遠遠及不上借的。而每一次蛋餅伯的反應,都是毫不經心的馬上答應。

那種不經心中流露出的照撫與淡泊,對我造成很大的觸動。看到新聞才知公祭已經結束,如今人事已非,徒留欷吁罷了。

永遠的蛋餅伯專輯網站

以下報導引自聯合新聞網

師大附中的蛋餅伯 永別了!


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餅伯好走,附中永遠愛你」,數十名附中校友,上午走進師大附中校園,看到中正樓掛起大標語,不禁熱淚盈眶,還有校友說「蛋餅伯走了,我在附中的回憶也消失了」。

餅伯或蛋餅伯是誰?為什麼對師大附中這麼重要?原來本名黃建成的蛋餅伯,是空軍退役的老兵,民國53年起就在附中附近賣蛋餅,他賣的蛋餅並非一般中式早餐常見的薄餅,而是摻有蘿蔔絲的厚麵餅,加上煎蛋,風味獨特,非常受歡迎。

根據附中人說法,餅伯從53年賣到90年歇業,30多年間吃過他蛋餅的學生保守估計超過一萬人,吃過的蛋餅超過兩萬張,讓許多附中人印象深刻。不過餅伯於本月12日過世,並在今天出殯,附中校友幾乎都收到消息,校友會今天還訂了一輛遊覽車,要載校友到基隆送餅伯最後一程,40多個座位,上網不到半天就被預訂一空。

上午在附中門口,等著送餅伯最後一程的附中校友七嘴八舌的討論著餅伯的一切,1000班畢業校友蔡宗翰說,他以前常常一天要吃兩個蛋餅,而與餅伯成為莫逆之交,而餅伯常說「人生不要太享受,吃個蛋餅就好了」讓他感受良多,也非常受用,到現在面對許多逆境都能順利挺過。

850班校友,今年剛從清大研究所畢業的王坤鵬說,他對附中教過他的師長,許多已記不起名字及長相,卻對餅伯記憶深刻,甚至還記得蛋餅的長相及餅的滋味。因為他曾經身上沒錢搭公車及吃晚飯,結果都是靠餅伯暫時接濟,度過難關。

1021班畢業生陳芯瑋表示,她與一名胖妞同學每次到餅伯攤位,胖妞每次都買兩個,她則不買,餅伯就會勸胖妞少吃一點,不要太胖,另勸她多吃一點,餅伯與她們就好像親人一樣。

另名1021班畢業生陳育萱表示,在她念書期間,從未吃過蛋餅伯的蛋餅,直到前年校慶,校友會找蛋餅伯做兩百多個蛋餅義賣,她排了一個多小時才吃到生平第一個蛋餅伯的蛋餅,卻是她一生中滋味最好的一個。

懷著對蛋餅伯的深深懷念,附中人表示,「蛋餅伯」做的蛋餅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有附中的味道」,如今只能在記憶中去品嚐了。

【2005/06/21 聯合晚報】

2005年5月30日

Finally, Hibernation.

- Fedora core 3 with latest kernel rpm. (2.6.11-1.27_FC3 now)
- My Protégé 2000 laptop.

FC3 does not enable the experimental "software suspend (swsusp)" feature for kernel 2.6.x. So I decided to take it into my own hands.
  1. Download the latest kernel source rpm from fedora updates.

  2. Install the kernel source rpm. (into /usr/src/redhat, usually.)

  3. Modify SOURCES/kernel-(whatever)-i686.config, add the following:

    CONFIG_SOFTWARE_SUSPEND=y
    CONFIG_PM_STD_PARTITION=(your swap partition. /dev/hda3 in my case)

  4. Modify SPECS/kernel-2.6.spec, modify %define buildsmp 1 to %define buildsmp 0 to save some time.

  5. $ rpmbuild --target=i686-pc-linux -bb SPECS/kernel-2.6.spec

  6. Install the new rpm.

How to hibernate:

$ echo -n "shutdown" > /sys/power/disk
$ echo -n "disk" > /sys/power/state

If your swap partition is in different place with the one compiled into kernel, append resume=/dev/xxx to kernel paramters.

2005年5月24日

Fedora Core 3 on Portégé 2000

header-fedora_logoInstalling Fedora Core 3 on Portégé 2000 is really straight-forward. With an external cdrom plugged in USB slot, I successfully want through the whole setup process without problem. Just remember to load usb mass storage driver to let the install program find the USB CDROM.

The only tricky thing is that the suspend function won't work in the beginning. Yes, it will go to suspend with no trouble, but after I pressed the power button to wake it up, it will perform a clean shutdown immediately. I had been digging about this problem on the Internet for quite a few days without any luck. Finally I found a post today indicates that the "sample.conf" under /etc/acpi/events might be the cause. I suddenly recalled that sample.conf tells the system to shutdown when someone pressed the power button, and that's why my system keeps halt itself after resume. Quite a simple and stupid answer, just like must of the bugs in software.

So just edit /etc/acpi/events/sample.conf, mark the power button event as comments, then the suspend function will work just fine.

Toshiba provides a fn-key to perform some quick adjustments like LCD brightness, system suspend, hibernate, etc. It'll be nice to have this feature under Linux environment, so I grabbed and installed the fnfx rpm from its project website. It proves to be quite handy.

The only problem now is that FC3 does not support hibernation. Perhaps I'll find a solution later.

2005年5月23日

Intel 2011B under Linux

*** Caution: extremely boring technical stuff below. Don't mess with your eyes unless you're familiar with Linux & programming stuff.


By Intel 2011B, I suggest my Intel® PRO/Wireless 2011B LAN PC Card, which is a PCMCIA wireless card that supports 802.11b. I use it on my laptop (Toshiba Portégé 2000) to access the wireless network.

prod_portR100_300x300The Portégé 2000 is an ultra slim, ultra light notebook, even with nowadays standard. However, it sacrifice speed for its size, s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actory-installed Windows XP on it is not very satisfying. After I installed Fedora Core 3 (FC3), the whole system runs smoothly, but the wireless card isn't working anymore, and the ACPI does not work very well either.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lain the procedure to make 2011b works under FC3.

Description:

The orinoco driver provides a good solution to wireless NICs based on this chip-set. However, this driver will not work properly with Intel 2011B by a simple compile-and-install action. This is because Intel does not have the firmware embedded on card, instead they store it in their windows driver, and upload it onto the NIC when it's inserted into the PCMCIA slot. There's nothing wrong with this method, since it could save the extra cost of EPROM. The real problem is: Intel DOES NOT provide driver of 2011b for Linux. SHAME ON THEM.

HOW-TO:
  1. Get Orinoco wireless driver first. I used orinoco-0.15rc2.

  2. If it does not compile successfully with your kernel 2.6.x, try this patch.

    Download the patch, and then save it under the orinoco-0.15rc2 source directory.

    Under orinoco-0.15rc2 directory, type the following command:

    patch -p0 < orinoco-0.15rc2-2.6.patch

  3. Get get_symbol_fw & parse_symbol_fw. Execute them. Now we have spectrum_fw.h. Move it into the source directory.
    (I may not put it on the Internet directly because of legal issues.)

  4. Edit spectrum_cs.c, unmark #define SPECTRUM_FW_INCLUDED 1 on line #58.

  5. make.make install as root. Done.

  6. Insert 2011b. Use dmesg to see if it works.

2005年5月15日

再談藝術與裸露

下段引自東森新聞報

世新畢展「睡美人」三點全露~ 女學生:這是藝術電影
2005/05/14 15:44 Video

世新大學廣電系13日晚間在台北新光影城(原獅子林戲院)舉辦畢展開幕式,其中開幕劇「睡美人」4位女主角全裸上陣,女主角阿雅表示,三點全露演出,家人都知情,希望外界不要戴上有色眼鏡。
記者韓佩穎、林加發/台北報導

世新大學廣電系13日晚間在台北新光影城(原獅子林戲院)舉辦畢展開幕式,其中開幕劇「睡美人」因劇情需要,4位目前仍是大學生的女主角全裸上陣,三點全露,引起外界一陣爭議。東森新聞獨家專訪到其中的一位演員女學生阿雅,她說這是藝術電影,要請大家不要用有色眼鏡看待。

畢展影像開幕片改編自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說「睡美人」,內容敘述喪偶的老人來到一間秘密的旅店,此處提供熟睡少女一起過夜。這裡的老人不會因為自身的衰老而感到自悲,進而獲得心理的補償,試圖麻痺喪偶悲傷的老人,藉由少女裸睡相陪,得到某種程度上的滿足,明知危險仍數度經不起誘惑的驅使前往此地,熟睡的少女們讓老人的慾望全告復甦,但也引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一臉素淨,穿著保守,她就是為了畢業作品,全裸演出、三點全露的女主角,阿雅,問她演出尺度超大膽的電影,會不會尷尬,她說專業的表演勝過一切。阿雅一再強調,這部作品是改編自日本小說。雖然劇中有許多裸露的鏡頭,或是和老演員袒裎相見的對手戲,尺度超大膽,演出時也沒有作任何的防護措施,就三點全裸上陣。

現在還是大學生的阿雅,以前就當過畫室的人體模特兒,有過專業的表演經驗,雖然劇中有許多裸露的鏡頭,或是和老演員袒裎相見的對手戲,甚至是演出時沒有任何的防護措施,她說她不在乎為戲裸露,而對於有人用有色眼光看待這部電影,她覺得很可笑。

阿雅說,父母親都知道她是全裸拍攝這部影片,也了解裸露是演出的一部份,她希望大家看到的是,新新人類在藝術電影上的付出,以後才會有更多有創意的作品,呈現在大家的眼前,也希望外界要用健康的心態去看待。


在之前「兔子與雲的情色聯想」之後,這篇新聞又引起我一些雜七雜八的思考。不知道有沒有人也認為,大膽寬衣演出,對藝術而言,實在是太過「方便」了。

對於想表達的意念而言,裸露是不是「唯一」的表達方式,「必得如此」?

還是要捫心自問,選擇此法,其實是連帶看中了裸露所引起的廣告效果、引起話題、媒體盲目追訪?總之,「能吸引注意力,就是好的」?反正一旦引起質疑,只需鼻孔朝天,鄙夷的一哼,斥道「此等藝術,俗人如何能懂」,乾淨俐落。

裸露若是可以正確傳達意念,那麼一脫又何妨。但如果此一方便,卻影響更深層、更困難的思考,那麼這樣的方便卻反而有害。好的作品,經常是在諸多框架,諸多限制之下,才出得來。

更別提台灣最擅長的一窩蜂。更別提垃圾導演們居心不良的「藝術,一切都是為了藝術啊」。女演員們,可不見得都能正確分辨「藝術」的。

2005年5月3日

Downfall - 帝國毀滅

poster1
很好的電影,說的是希特勒在第三帝國崩解前最後12天的記錄,主要改編自其女秘書瓊格的回憶錄,真人真事。值得說好的地方,大概以下幾點:

一是,以人性的角度來看希特勒。這也是此片備受爭議的原因之一,有人說這是美化了希特勒,我期期以為不然。人常常有種抗拒的心理,對於無法理解的事情,就歸於非我族類。所以希特勒常被視為惡魔,又有種種罹病、性變態等等揣測,總之他越不正常,離正常人的距離越遠,正常人們就感到越安全。

然而這部片中的希特勒,雖然不脫酷虐本性,卻也傳達出梟雄末路的無奈,更多時候,看起來甚至只是個偏激的老頭。如此拉近的距離,才更能讓人察覺到冰冷的事實:

納粹的暴行,也是由有血有肉的人做出的。只要情況允許,同樣的事情,仍然可以再度發生。

以這樣的角度,對於過往的歷史才更能正視,有了理解與正視,要如何避免再度發生,才有了著力點。

二,觀影角度為女性視野,對於女秘書與伊娃兩角多有著墨。這兩位女性在戰爭中是善良的,他們敬愛著希特勒,並堅強的面對種種磨難,以女性的堅韌去克服。伊娃面對著苦難仍然歡笑以對,堅守自己所愛直到最後,無論對錯,只有愛或不愛。而女秘書瓊格 (Junge) 的求生意志,與驚人的心理素質,都很了不起。這樣的人在戰亂中,可以毫不猶豫的活到最後。

所以由微觀來看,他們對於周遭世界的反應,都是正常而善良的。但由巨觀來看,他們卻是希特勒的幫凶。瓊格在最後現身說法的一段話,非常動人。他說他直到戰後才知道希特勒屠殺了六百萬猶太人,然而「年輕並不是無知的藉口」。以無知為名,憑藉著情感與良知做事,並不就能合理化自身的行為。

冷漠亦是。自命清高的對濁世的腐敗置之不理,滌吾足而不願髒了衣服,這樣的人不過是幫凶罷了。我引一段別人寫的話: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為了讓世人記住納粹屠殺猶太人這一血腥恥辱,在波士頓樹起了一塊紀念碑上,碑上銘刻了這樣一段話:「當初他們(法西斯德國納粹黨)殺共產黨,我沒有作聲,因為我不是共產黨;後來他們殺猶太人,我沒有作聲,因為我不是猶太人;再接下來他們殺天主教徒,我仍然保持沈默,因為我不是天主教徒;最後,當他們開始對付我時,已經沒有人為我講話了…」
(來自羅郁棠﹕欣賞電影《帝國毀滅》有感

台灣的現況,很該看看這樣的電影。

2005年4月24日

好書推薦:潛規則、狼圖騰

兩本書都是大陸作者。潛規則這本書講什麼呢?援引一段如下:

「潛規則」這個詞,來自我對當代中國的觀察與揣摩。我估計每個中國人心裡都明白,明文規定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一套不明說的規矩,一種可以稱為內部章程的東西。支配生活運行的經常是這套規矩,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制度,不明白這一點就難免要吃虧。等到釘子碰多了,感覺到潛規則的存在了,尊重這套不明說的規矩了,人就算懂事了、成熟了、世故了。

-以上引自「潛規則」台灣版序

整本書從一些歷史事件,去觀察整個中國史上這種隱而不顯的規則,並分析出每個獨立個體,不論官民,在以自身最大利益為考量下,在此環境下將如何行動。看完會發現在古代的價值觀與制度下,漸次的腐敗,上下交相弊,到潛規則如何成形,一切都有其來龍去脈,精彩的很。

以此宏觀視野去看中國歷史的,還有另一本有名的書: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兩本書各具不同角度,萬曆十五年已經相當完整,只是感覺還少了些什麼,種種理由不是那麼神完氣足。而潛規則一般咸認正是說出了萬曆十五年所不及的部份。兩者相對照,可以獲得不少東西。

另一本:狼圖騰。我是在沒有預設立場的情形下開始閱讀的。這是好事,因為對於書中即將出現的內容,並沒有準備,因此得到很多驚喜。整體來說,這本書是小說,然而就像「北京法源寺」,一般是夾敘夾議,借小說人物之口,行種種議論。故事部份場景壯闊,情節精彩,立論部份也相當發人深省。雖然我並不完全同意,人世太複雜,一以貫之的企圖總是難免牽強的。

比較可惜的是,到了後三分之一,作者想說的太多,導致文意有些重複,節奏上也漸趨沉悶。然而前段實在太精彩,值得推薦啊。

2005年3月16日

惡搞萬歲

us-theatrical-f-full

Sin City 預計四月上映,心情實在是興奮。導演是 Robert Rodriguez,此人跟 Quentin Tarantino 是換帖的,他們兩個很一致,都愛拍認真的惡搞電影。他之前的作品有 Desperado (英雄不流淚),明明是陳腔濫調的西部片型,他硬是把場景拉到墨西哥,加入音樂元素,拍出一部極具風格,劇情卻是完完全全惡搞的動作片,這件事本身就具有一種莫名的幽默感啊!Antonio Banderas在本片之後就狠狠的紅了,這個角色也成就了他之後的Zorro(蒙面俠蘇洛)。

desperado4997h

他後來又拍了 Four Rooms 這部片的一個橋段。這片子也很值得介紹,因為真是怪。Tim Roth 飾演代班的痞子侍者(實在太適合了!),在除夕夜經歷四段完全荒謬無厘頭莫名奇妙的怪事。四個故事,各自獨立卻又有連貫性的角色,一狗票客串的大牌明星,完全不同的片型與風格,以及四個不同的編劇與導演,這種構想實在是痞!

B00004RYRE.03.LZZZZZZZ37fffffe7c8f4

接下來是 From Dusk Till Dawn(惡夜追殺令),如果沒搞清楚這些傢伙惡搞的劣蹟,這片子很容易讓人一頭霧水:前段完全是 Tarantino 式的碎碎念罪犯片型(劇本他寫的嘛),到Salma Hayek 來段噴火豔舞之後,整個切換成灑狗血恐怖動作片,完全的傻眼。George Clooney 跟客串的 Tarantino 在這片裡非常的帥,身上的刺青讓人極有衝動模仿。他在這片以後又接了The Peacemaker (戰略高手),更加走紅。Rodriguez 選角實在有眼光,發掘演員的特質也很有一套。

georgeclooney

最後是 Sin City。其實這部片不怎麼惡搞,只是很屌。首先光看卡司就夠嚇人了,Benicio Del Toro, Josh Hartnett, Jaime King, Brittany Murphy, Clive Owen, Mickey Rourke, Nick Stahl, Bruce Willis, Elijah Wood,罪惡充斥的城市,黑暗故事,風格獨具的攝影,完全就是我會喜歡的片型哪!

2005年3月15日

觀影心得 - 天下無賊

no_theives

電影,是很主觀地。天下無賊有些影評痛罵,說是商業,然而好作品與雅俗共賞本來也不見得一定互斥。誰說搶救雷恩大兵或是鐵達尼號就不是好片呢? Jurassic Park 整個顛覆了恐龍電影的窠臼,雷恩大兵開場的諾曼地登陸絕對是經典,之前戰爭片沒人拍成這樣。結果現在大家都學了,太極旗生死兄弟等往後的戰爭片,無一不來東施效顰一番。

馮小剛這部作品明刀明槍的擺出來了:我就是想賣,我就是要置入性行銷拼贊助。於是高級的 Nokia 手機出現在西藏高原,HP 的 tablet 出現在普通警探手中,處處落了挑剔的口實。然而,這些玩意在我觀影時卻全被忽略,視而不見。因為我注意的,是導演的心意。而我對我看到的很滿意。在這些商業元素外,影片的本質並未妥協。可惜的只是商業的太過生疏明顯,從置入性行銷到選角、動作場景,處處可見斧鑿痕跡。

劉若英已經獲獎肯定,葛優的表現也得表揚一番。那句「我可以很負責的說…葛叔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實在魄力十足,不寒而慄。不過如此表現既然出自葛優,似乎也不需驚奇。他若是演不好才讓人奇怪呢。倒是王寶強,說來慚愧,這是我第一次看他的表演,真實自然,簡直感覺不出是演戲,是個驚喜。

劇情在此不論,免得破壞(如果)觀影的心情。這是部講人性的電影,什麼武打動作場面全可忽略不提。說是講人性,其實說的也並不深刻複雜,僅僅是鋪陳出,當一票「正常人」以各自立場,執行符合自身利益的策略時,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

是啊,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天下無賊」的世界裡,當然很好。可是,我們有什麼資格,憑了什麼幼稚的想望,可以存有這種不切實際的幻象呢?

2005年3月1日

Che

Famousphotoche

真正的旅行者是那些為出門而出門的人,他們輕鬆愉快如同漂蕩的氣球。然而他們絕不會偏離自己的目的地。也不知為什?,他們總是說:『上路吧!』

關於 Che Guevara 我其實無能述說。關於他的事蹟已經有太多論述,偽物文青如我輩者,實在無需狗尾續貂。說說往事,嚼嚼舌根足矣。

最早對 Che 的認識來自一件 t-shirt。逛街時望見衣服上印著帥氣頭像,買下之後不明就裡的穿了好一陣子。直到有天一位親戚指著它說,你知道嗎,他是一位古巴反抗軍領袖耶!我才猛然驚覺自己的淺薄。查過相關資訊,終於明瞭此位南美帥哥為何能成為一個精神偶像,並開始深切敬佩他的濟世熱血。日後一位朋友提起,說他實在討厭穿著 Che 的衣飾卻不明瞭他是誰的傢伙;我不好意思的承認,我當初可也是這些傢伙的一份子啊。

嚴格說來,Motorcycle Diary 不能說在電影藝術上有什麼成就。他之所以很棒,是因為四平八穩的訴說了一個本來就很棒的故事。光看在這點,就值得去看一遍,很划得來。

中文的 wikipedia 也有 Che 的條目,不過可惜並不詳細。聯合文學藍祖蔚的影評都不錯,可以一觀。

2005年2月26日

Echo from Grave -- 墓中迴響

這新聞讓我感到震撼。我一直想像他們當時的心情如何,是什麼讓他們決定拍下這些照片?

Tsunami photos are 'echo from grave'

Tsunami victims' camera bears grim witness to Thai tragedy

以下資料翻譯自這裡


遊客們在泰國的 Khao Lak 海灘上走著,海水向後退去,形成第一波衝向岸上的浪濤。此張照片是在北溫哥華一對夫婦的數位相機中找到的,他們在南亞海嘯中罹難。(2004/12/26)


海嘯第一波浪頭衝向 Khao Lak 海岸。 (美聯社照片/ Knill 家人提供) (2004/12/26)


近岸時,浪頭越來越大。 (美聯社照片/ Knill 家人提供) (2004/12/26)


巨浪衝撞上岸。 (美聯社照片/ Knill 家人提供) (2004/12/26)


巨浪氾濫 Khao Lak 海岸。(美聯社照片/ Knill 家人提供) (2004/12/26)


John 與 Jackie Knill 於2004年12月12日,在他們的度假地點泰國 Khao Lak 海岸合照。這兩位海嘯罹難者的屍體在泰國發現,並從身上的數位相機取得照片,記錄了海嘯衝上海岸的實況。(美聯社照片/ Knill 家人提供) (2004/12/12)

謝謝 lkoblue 告訴我這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