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9日

台客呀台客,必也正名乎?

最近「台不台」,「台客汙名化」的事情吵的熱鬧,讓我想到之前認識 "redneck" 這個字的經過。印象中那是 HBO 的一個節目,四個來自美國南方的笑匠,在最後拿 redneck 這個主題猛開玩笑。感覺起來就是美國南方務農白人「比較土」的一些行為舉止。後來稍為深究一下,其中似乎也包括一些清教徒、保守派的價值觀念。

也就是說,城市人對「redneck」的笑點,正像「非台客」看「台客」一樣的「歧視」。然而反過來想,「城市鄉巴佬」不也正是牛仔們對飼料雞的反諷嗎?

語言這東西經常是自然產生、約定俗成的。台客、很台等等語彙是如何發明已不可考,總之就是對「口嚼檳榔、操台語、教育程度低、打扮追流行卻很俗」的刻板印象產生的總稱。一旦產生之後,眾人延用,則語詞字面上的意義就已經淡化,而僅僅是對某意念的代表而已。例如「草莓族」,倒不見得對「草莓」有什麼歧視。而罵台客的,也不見得是對「台灣」有什麼意見,會罵「台客」的人,可比「外來族群」多得多了。

對這語詞的解釋,與其說成是對「本土文化」的歧視,倒不如說成是「社會階層」之間的摩擦。說它是把台灣汙名化,牽扯未免太遠。這個詞彙產生的背景,實際上不只外表,也包含行為的特徵。比如耍流氓、愛挑釁造成衝突、以機車或是喜美在路上蛇行霸道、音響開特大聲、改裝排氣管造成吵鬧等等,這才是造成反感的來源。

當刻版印象形成後,就會讓人想加以顛覆。這個動作最好是帶著幽默,輕鬆的去轉化原有意涵。比如說台客搖滾,豬頭皮大喇喇宣稱「我就是台,不然你要怎樣」,可是豬頭皮指的並不是「耍流氓、愛挑釁造成衝突、以機車或是喜美在路上蛇行…」的這個意涵,而只是具有「台味」的人。

這就是我想提出的論點:「台客」一詞究竟表示什麼意思,可以經由一些顛覆、改造、重新定義的過程去改變。就好像「拉保險」的定義,在現代社會造成的印象已經稍為不同。若是把這個詞定義中負面印象去除,也就是說台客指的不一定是「騎機車腳開開而且亂鑽車,瞄他一眼就追殺打人」,而只是「騎機車腳開開」,那麼它代表的就不見得是個負面印象,僅僅是某種形象的代表罷了。至於看到這種形象要覺得親切還是覺得很俗氣,那是大家各自看法,沒什麼好說。至少我個人就覺得這種「台味」也表示了待人純樸真誠,好相處又有義氣。

關於這些台客台味的論述,其實不過如此而已,實在無須跟本省外省、中國台灣、愛不愛台灣等等扯上關係。那樣泛政治化,是故意操作議題、引起對立來從中獲取利益的人做的事情,對他們,我只覺得噁心與鄙視。引句伍佰的話:「我如果講真的的話,這本來是娛樂新聞,後來變成社會新聞,又變成政治新聞,莫名其妙;就是這樣子!」

「台客」一詞成功改變定義以後,我唯一的疑問是:以後大家看到改裝喜美不守規矩在路上橫行,經過旁邊看到染金髮少年開著窗戶坐在很矮的改裝座椅上搖頭晃腦,此時嘴裡到底該罵什麼呢?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